圖·像思維與佛學

《圖·像思維與佛學》
序虛即實,實即虛,亦虛亦實,即虛即實。
色即空,空即色,亦色亦空,即空即色。
圖即像,像即圖,亦圖亦像,即圖即像。
陰即陽,陽即陰,亦陰亦陽,即陰即陽。
凡起心動念,皆生善惡、虛實、色空、陰陽、圖像。
緣起性空,直指心性,放下立成,解悟脫穎。
今佛光兄,凝古今佛理述圖像,聚東土諸法注風水,取諸物則隨性而率真,感萬事則順理而茲明。
《圖·像思維與佛學》引論
一、佛教既是世界性宗教之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精神支拄(佛、道、儒)之一。佛學既源自佛教,又不等同於當代世界主流學派關於宗教定義之下的所謂“佛教”。佛學是集東西方古今哲學,邏輯學(尤其是歌德爾悖論邏輯),生物學,心理學,倫理學,語言學,思維科學,文字學,文學,美學,藝術,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之大成的理性價值科學體系。佛學的理論、智慧、知識、方法、技術、工具既深奧,又通俗;既富含哲理,又契合科學;既充滿智慧,又體現人文關懷;既可授業解惑,又可修身養性圓滿人生。更是當代人類面對自身生存、延續、發展重重危機並眾多災難最有效的理性思維方式,兼具最高價值理性和最大工具理性的大慧大智。
二、易罡先生創立的“圖·像思維”學(易·像學說),從某種意義上來分析,也可看成是佛學認識論與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換位思考之,佛學和佛家修持方式也普通運用“圖·像思維”的形式。譬如:藏傳佛教密宗禪定修持的核心在於“觀想”,“觀想”即“圖像”與“自我”逐步契合的思維方式。又如:漢傳佛學天台宗在比喻佛的五智十慧時,採用燭光反射,於四面八方各置一鏡的形式,象徵佛的智慧之光無處不在,不存任何陰影(類似:現代醫學手術時的“無影燈”),這也是一種圖像思維方式。而禪宗“止觀”入定方法,則是為了 排除宇宙萬物一切幻像(圖像)在腦海中的不斷流動,達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其實也是圖像思維的又一種運用。尤其是漢傳佛學淨土宗,則以念佛和觀想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以及自己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過程,作為修持的關鍵。因此,整個北傳佛學的“既心既佛”,“宇宙萬物,芸芸眾生皆為心生,皆為眾生心力所造”的基本理論,更是一種抽象化的“圖像思維學”理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佛學有關一切物質世界,信息世界,精神世界萬物萬象,皆為心生,皆為心力所想所造的理論,就是人類哲學層面和宗教層面與人類思維科學層面的“圖·像思維之學”。
三、易罡與智宣根據“圖·像思維”學(易·像學說)108圖配108漢字,又衍生324個漢字的模式,相應對之於佛學“宇宙和自然觀”,“生命(眾生)和人生觀”,“修行(戒學)參悟(定學)智慧(般若)觀”各108漢字,以應“圖·像思維之學”,以解人間社會和芸芸眾生的108種煩惱。
四、佛學宇宙和自然觀可歸結為:緣起性空,實有真空,成、住、壞、滅,地、水、火、風(空),無色有色有欲三(世)界,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上二十八層天,下十八層地獄,中六道於“一芥子內”,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盡劫難,善惡業報自定流轉(轉回流轉業報自定),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五、佛學生命(眾生)和人生觀可簡釋為:“眾生平等人人平等(生命價值一律平等),眾生人人皆有佛性(一切生命皆可成佛),胎、卵、濕、化(生育眾生)三途六道,生死八難輪迴流轉,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五陰)盛苦,眼、耳、鼻、舌、身、意,色、香、聲、味、觸、法,受、想、行、識皆空,人生108種煩惱,肉身易壞(肉體無常),三毒三災三劫恆在,佛法難聞佛道難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六、 佛學修行、參悟、智慧(般若)論可簡介為:“(佛學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一切行苦涅槃寂靜(諸法實相涅槃成佛),四歸(三歸)五戒學了義經,行八正道布施持戒(遵德守法募捐助人),忍辱禪定精進般若(持六度萬行),諸惡莫作諸善盡行,自覺覺他覺悟眾生,行十善業修平常心(學修佛家五智十慧),苦集滅道(四聖之諦)勸化眾生,消108(種)煩惱息滅三毒(息貪、瞋、痴得大智慧),顯密雙學禪淨雙修,漸悟頓悟五乘佛法,五力五行十智十諦,終得涅槃(終成佛道)!”
七、 易罡、智宣認為:以圖·像思維之法,行禪定密修之術,佛學即是圖·像思維之學,圖·像思維亦是學修佛法之學;圖·像思維學是佛學禪密方法,佛學禪密方法亦是圖·像思維之學。因之,圖·像思維學與佛學是名為圖·像思維學與佛學,圖·像思維學與佛學是實為圖·像思維學即佛學!
  智宣 易罡 撰
公元2006年1月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