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法中心

國際環境法中心

國際環境法中心,2005年11月23日,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是中國國際法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標誌著中國國際環境法研究又有了一個新的平台,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基本信息

簡介

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由我國青年學者著名國際環境法專家林燦鈴教授(我的導師)牽頭設立,並由林燦鈴教授擔任中心主任。林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國際環境法跨界損害國家責任的研究,碩果纍纍。2000年,林教授的第一部專著《國際法上的跨界損害之國家責任》出版,第一次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跨界損害的國家責任問題,在學界引起巨大反響。2002年,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倫理學課題”研究的成果,由裴廣川教授、林燦鈴教授等主編的《環境倫理學》一書出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經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導,對於培養和深化全民環境新理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4年,林燦鈴教授的第二部專著《國際環境法》面世,全書資料詳實、內容前沿、結構完整,構建了“國際環境法”科學的學科體系,堪稱國際環境法研究之傑作,現已成為眾多高校的教材和重要學習參考書。
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財團法人漢聲文教基金會與林燦鈴教授本著共同的全球公益性,一秉善意,共襄義舉,於日前簽署了《國際環境法科研項目資助協定書》,協定由漢聲文教基金會資助林燦鈴教授主持的“國際環境法熱點問題研究”科研項目,該項目的科研工作現已正式啟動。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林燦鈴教授與中歐可持續發展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李鴻源教授亦就今後共同合作研究達成協定。此外,中心還與國內外有關政府部門、司法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跨國企業等就共同關心的課題進行合作研究等項目正在友好洽談中。作為中國國際環境法研究的前沿陣地,林燦鈴教授表示中心將以環境保護的國際法律規制為核心,致力於國際環境法的研究,促進中國環境法律、政策與國際接軌以及為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和爭端解決等提供諮詢,中心全體同仁本著滿腔熱情為人類的共同事業——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科研人員

基本研究人員:林燦鈴、馬呈元、凌岩、李居遷、李明勛、朱建庚、高建軍、辛崇陽郭紅岩、楊源、南玉泉、張力、曹紅麗;
特聘專家(學術顧問):
1、張保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副校長)
2、裴廣川(教授、廣川律師事務所所長)
3、Mahesh博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項目官員)
4、李鴻源(中歐可持續發展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5、吳美雲(北京漢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6、崔潤哲(韓國環境法學會理事/教授)
7、郭懷成(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教授)
8、夏光(國家環保總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9、朱廣慶(中國生物安全辦公室主任)
10、谷口鐵太郎(東芝公司副總裁)

學術活動

2005年11月23日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成立
2005年11月25日
主辦學術講座:可持續發展——化解地球災劫的唯一處方
主講人:李鴻源教授(中歐可持續發展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主持人:林燦鈴教授(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12月17-18日
協辦“海洋權益保護與海洋法的發展研討會”(北京中苑賓館
2006年1月12日
中心主任林燦鈴教授與副主任張力教授一起於北京接待日本名古屋大學代表團,就中心與名古屋大學進行合作研究達成合意
2006年1月22日
中心主任林燦鈴教授與中歐可持續發展交流基金會就“清潔生產培訓”相關事宜進行磋商,達成共識

主任致辭

環境保護無國界!“環保”與“和平、發展”一樣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主題!
迅猛發展的現代高科技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的困擾和危險,帶來各種各樣的損害和災難,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整個人類不可迴避的共同課題。為了應對嚴重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問題,有效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適應當前經濟與法制發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人們新的環境觀念與環境行為規範,因應時代的呼喚,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於2005年11月23日宣告正式成立!
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以保護環境的國際法律制度研究為己任,以國際環境法前沿熱點研究為重點,通過持續的、系統的研究,全面準確地把握該領域的國際立法動向,積極參與國家立法並結合中國環境立法的實際情況,促進中國環境法律、環境政策與國際立法的接軌以及為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與爭端解決等提供理論依據與諮詢。此外,本中心還為加速環境保護信息傳播、有效環境爭端、促進環境教育等向社會提供綜合性服務。
為實現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的目標,我們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高等學府、研究機構、政府部門、企業單位以及金融機構等進行廣泛的、多層次的合作,以期為國際環境法的發展做出貢獻!在此,我謹代表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誠摯地期盼更多的有志於環境保護事業的能人志士加入到我們的行列,就共同關心的課題進行友好合作研究!希冀社會各界給予我們更多的關懷與支持!並向關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的每一個人致以誠摯的問候與深深的謝意!
國際環境法中心國際環境法中心

環境組織(一)

環境組織(英語: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是尋求保護、分析或監測環境以防止其遭虐待或惡化的組織。從這個意義上說,環境可以是指生物物理環境、自然環境或者建成環境。組織可能是慈善團體、基金、非政府組織或政府組織。環境組織可以是全球性的、國家性的、地域性的或地方性的。為了保護環境,而以國際協定或其它約定建立起來的政府間組織和實體.
蘭卡姆登綠色展覽會
野生生物基金
地球之友
環境合作委員會
環境意識建築協會
綠田園
挪威污染控制管理局
挪威自然管理理事會
挪威環境部
環境使命聯合會
匈牙利能源俱樂部
自然與環境非暴力行動團
紐西蘭議會環境委員
國環境與自然保護青年聯盟
紐西蘭環境部
太陽國際
紐西蘭自然護理部
法國可再生能源聯絡委員
埃及尼羅河環境權利中心
北歐再生能源總中心
地球之友·丹麥
丹麥可再生能源組織
丹麥國際人居公共服務
捷克彩虹運動
克羅埃西亞綠色奧西耶克生態聯合會
多倫多環境聯盟
多倫多環境同盟
塞拉法律辯護基金
日本國民環境研究所
自然加拿大
馬尼托巴湖生態網路
綠色明天
地球解放軍
加拿大生態正義
大衛·鈴木基金會
加拿大天然公園與荒野協會
加拿大環境法律與政策研究會
加拿大環境網路
加拿大環境法律聯合會
全球2000
奧地利蒂羅爾過境制裁
澳大利亞野生生物守衛
荒野協會
公共運輸用戶聯合會
澳大利亞土地養護
蓋亞基金會
綠化澳大利亞
環境維多利亞
澳大利亞皇家鳥類學家聯盟
澳大利亞野生生物管理局
澳大利亞學生環境網路
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
澳大利亞煤炭聯盟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保護基金會
北美洲本地魚類聯合會
北美洲環境專家聯合會
中歐與東歐區域環境中心
國際可持續性能源網路-歐洲
歐洲環境司
歐洲生態論壇
歐洲生物統計聯合會
歐洲氣候行動網路
非洲環境基金會
非洲保護基金會
非洲美國人環境主義者聯合會
青年的響聲
從黃石河到育空河的保護倡議行動
薛西斯戈灰蝶協會
愛爾蘭環境保護部曼島人託管組織
世界觀察研究會
世界生命保護聯盟
古吉拉特邦污染控制委員
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
世界之變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野生生物保護協會
鯨魚與海豚保護協會
印度印度環境與森林部
衝浪者基金會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
美國自然保育協會
特勒斯協會
復活運動
尼哥底母荒野項目
公益自然
遺產基金會
國際可持續性能源網路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
國際模擬森林網路
基礎·英國
加拿大環境職業組織
偉大演變
全球視野國際
全球證人
全球水政策項目
地球之母蓋亞
加拿大環境部
森林與歐盟資源網路
平等解放
環境調查局
環境法基金會
守護地球
地球政策協會
地球解放犯支持網路
地球解放陣線
地球島嶼協會
地球優先
保護法基金會
環境安全研究所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資源研究所
保護基金會
國際環境法中心
歐洲環境署
生物圈考察隊
警惕生物燃料
貝婁娜基金會
美國室內空氣品質協會
阿加汗文化信託基金會
非洲野狗保護協會
中國節能減排網
美國原住民部落間環境委員會
美國漁業及野生生物局
聯合國環境組織
北愛爾蘭環境與遺產部
威爾斯鄉村委員會
威爾斯議會歷史環境部
蘇格蘭環境保護局
蘇格蘭自然遺產
自然的英格蘭
英格蘭遺產
可再生能源與環境支持團
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
世界資源研究所
美國環境保護局
英國鄉村保護運動
長春社
加拿大塞拉俱樂部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
國際鳥盟
爭氣行動
濕地國際
國際綠十字會
德國自然保護聯盟
綠色學生聯盟
綠領行動
綠色力量
森林管理委員會
保護海港協會
香港地球之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保護國際
世界自然基金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