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策協調理論(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概述
國際政策協調從狹義講是指各國在指定國內政策的過程中,通過各國間的磋商等方式來對某些巨觀經濟政策進行共同的設定。從廣義看,凡是在國際範圍內能夠對各國國內巨觀經濟政策產生一定程度制約的行為均可視為國際間政策協調。
依據進行政策協調的程度,國際間政策協調可由低到高分為六個層次:
1、信息交換。信息交換是各國政府相互交流本國為實現經濟內外均衡而採取的巨觀調控的政策目標範圍、政策目標的側重點、政策工具種類、政策搭配原則等信息,但仍在獨立、分散基礎上進行本國的決策。
2、危機管理。危機管理指針對世界經濟中出現的突發性、後果特別嚴重的事件,各國進行共同的政策協調以緩解、度過危機。
3、避免共享目標變數的衝突。即是指兩國面對同一目標採取的政策的衝突。國家間的競爭性貶值就是典型的形式。
4、合作確定中介目標。兩國國內一些變數的變動會通過國家間的經濟聯繫而形成一國對另一國的溢出效應,因此各國有必要對這些中介目標進行合作協調。
5、部分協調。是指不同國家就國內經濟的某一部分目標或工具進行的協調。
6、全面協調。是指將不同國家的所有政策目標、工具都納入協調範圍,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政策協調的收益。
各國政策當局進行巨觀政策協調的必要性來自於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市場的不完整性。從理論上說,在純粹的浮動匯率條件下,匯率的完全自由波動可以隔絕經濟震盪在國際間的傳導,因而一國的巨觀政策效應不會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於是也就不需要巨觀經濟政策的協調。但是純粹的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不存在的,各國都在運用巨觀經濟政策優先保證實現內部均衡,進而對其國際收支和貨幣匯率水平產生影響。
自從20世紀50年代世界經濟聯繫加強,西方經濟學者就注意到巨觀經濟政策在國際間協調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巨觀經濟政策要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同時均衡,就需要這些政策工具相互協調配合。在論述內外均衡時,產生了有名的“米德衝突”思想、“丁伯根法則”、斯旺內外均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特別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F模型),將體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IS曲線、LM曲線和體現匯率政策的BP曲線聯繫起來,集中分析了不同匯率制度和資本流動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內外市場均衡中的協調配合。他們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固定匯率制和資本完全流動下,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在浮動匯率和資本完全流動下,貨幣政策更為有效。1962年,蒙代爾提出“政策配合說”(Policy Mix Theory),強調以貨幣政策促進外部均衡,以財政政策促進內部均衡。他的開放經濟下的兩國模型也分析了兩國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及政策的傳導效應。相互依存意味著一國政策當局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與其貿易夥伴國採取的政策協調一致。
依據
在20世紀80年代末,許多國際金融領域內的學者和專家對於國際巨觀經濟政策協調問題越來越關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認為國際協調是必要的,特別是在浮動匯率制比較受推崇的今天,世界上主要國家之間進行政策協調是十分必要的;爭議比較大的問題集中於國際政策協調的方式、水平及其效果方面。
局限性
考慮開放經濟的條件下,一國的貨幣政策往往不能達到其最終目標。
1)當一國經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時,政府應該採取放鬆的貨幣政策,可是如果與該國經濟密切相關的國家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該國增加的資金將會大量外流,從而一方面使本國經濟放鬆的政策因為資金的流出被抵消,另一方面對方國家緊縮的貨幣政策也會因為資金的流入而變得難以發揮作用。
2) 當一國採取緊的貨幣政策時又會由於與之經濟密切相關國家放鬆的貨幣政策所抵消。因為當你緊縮經濟時,本國利息率上升或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將由於資金的大量內流被抵消掉。
因此,各國巨觀經濟及其政策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將帶來各國經濟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協調的原因
1)國際政策協調可以幫助實現穩定的匯率。
在浮動匯率和資本完全自由流動下,貨幣政策會引發匯率的波動,擴張性貨幣政策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則導致本國貨幣升值。
2)國際政策協調還常常有其他的一些巨觀經濟目標。
國際政策協調有助於避免“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r)的政策出現。例如,如果一國採取貨幣貶值的方式來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那么其他國家可能也會跟著採取同樣的作法來提高其出口產品競爭力,結果就出現“競爭性貶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這一惡果。如果各國進行政策協調就完全可以避免這種現象。
雖然各國有進行國際政策協調的願望,但在實際中,由於各國政府的政策目標往往並不一致,所以國際政策協調真正實行起來會遇到很多困難。
理論的內容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世界上一些國家提出了雙邊或多邊的協調方式。這些協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協調。
貨幣政策協調
各國貨幣政策的協調主要包括有關國家利息率的協調和貨幣量增長的協調。
1、利率的協調
1)這種協調主要針對利率調整方向。
2)這種協調還應該注意各國利率調整的幅度。
2、貨幣量的協調
一般而言,貨幣主義經濟學家主張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調節經濟,甚至在他們看來,在確定了穩定的貨幣供應增長率之後就不必干預經濟的增長過程。
財政政策的協調
在經濟關係比較密切的國家之間,不僅要協調它們的貨幣政策,還要協調它們的財政政策。
例如:如果一國的財政支出過度,政府就需要通過貨幣政策加以配合,這種配合意味著,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或者物價上漲率比較高,這將導致一國貨幣供應增長率的上升,從而會出現因沒有協調財政政策使各國之間貨幣政策的協調難以維持。
因此成功的貨幣政策協調常常伴隨著財政政策的協調,或者說,各國之間只有同時協調他們之間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國經濟政策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匯率政策的協調
在各國將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作為經濟干預的最佳目標時,它們之間不僅要協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還要協調匯率政策。
1、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本國不僅要照顧本國的內部平衡,還要照顧外部平衡。
2、一國在干預經濟維持自身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時,不僅可以採用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還可以通過匯率政策加以調整。但是,這種政策在使用上需要經過慎重考慮。
實際上,各國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而是匯率政策協調的最高階段是統一各國的貨幣,即用一種貨幣代替各國自行使用本國貨幣。但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情況的差異,特別是各國經濟波動的程度有差異,這一點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