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貸風險

廣義的國際信貸風險是指不同國別或地區的當事人在國際信貸的各種方式中,包括國際銀團貸款、國際證券融資、國際租賃、國際項目貸款等等,可能會遇到的因各種因素變動而導致的雙方資產、負債或未來的現金流量的實際值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狹義定義是指國際信貸雙方當事人資產、負債或未來的現金流量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

國際信貸風險的種類

(一)按風險來源分類

1.自然風險

2.社會風險

3.政治風險

4.國家風險

5.管理風險

6.法律風險

7.信貸風險

8.匯率風險

9.利率風險

10.流動性風險

11.信用風險

12.市場風險

13.操作風險

(二)按會計標準分類

1.會計風險

2.經濟風險

3.財務風險

(三)按風險能否分散分類

1.系統性風險

2.非系統性風險

(四)按風險性質分類

1.純粹風險

2.投機風險

國際信貸風險的控制與處置

國際信貸風險的控制與處置的主要措施有五類: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抑制、風險自留。

1.風險規避

這是一項有意識地避免某種特定風險的措施。主要實施階段是在國際信貸決策階段,當貸款人對其面臨的風險經過認真、合理評價後,認定風險與收益不匹配時,可採取的措施。其中極端的措施是拒絕貸款,另一代表性措施是保險,投保決策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投保的機會成本。

2.風險分散

指的是通過資金來源和運用的分散化、多樣化來減少風險。

3.風險轉移

指的是當信貸資產風險暴露時為了儘可能減少損失採取出售或其他措施尋找第三者承擔風險的措施。

4.風險抑制

這是當預警系統發出信號後可採取的措施,可通過追加擔保措施來實施。

5.風險自留

這是由貸款人自行承擔風險損失的方式。貸款人通過對風險損失和機會成本變數等因素綜合考慮,出於經濟可行的目的而主動承擔風險的一種風險管理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