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行

《國殤行》,所寫的是為戰死疆場的戰士們鳴不平,痛斥了“一將功成萬骨枯”。

百科名片

《國殤行》所寫的是為戰死疆場的戰士們鳴不平,痛斥了“一將功成萬骨枯”。

作品原文

官軍半夜血戰來,平明軍中收遺骸。
埋時先剝身上甲,標成叢冢高崔嵬。
姓名虛掛陣亡籍,家寒無俸孤無澤。
嗚呼諸將官日穹,豈知萬鬼號陰風。

作品注釋

(1)遺骸,指留在戰場上的屍體,骸,屍體。
(2)叢冢,亂墳
(3)姓名二句,寒,貧窮;俸,軍餉;澤,撫恤。這是說戰士們們雖然為著保衛國家,忠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陣亡士兵的冊子上有一個名字,但他們的貧寒家庭和留下的孤兒,卻沒有得到任何報酬和撫恤。
(4)穹,高。
(5)豈知句,哪知道死去的戰士在陰風中悲痛地呼號著呢?

作品翻譯

一場激烈的戰爭過後,天明的時候打掃戰場,都是戰士們的屍體,掩埋的時候先脫去身上的盔甲,墓地上儘是突兀的墳墓,戰士們們雖然為著保衛國家,忠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陣亡士兵的冊子上有一個名字,但他們的貧寒家庭和留下的孤兒,卻沒有得到任何報酬和撫恤。那些將領們的官位一天比一天高,哪知道死去的戰士在陰風中悲痛地呼號著呢?

作品賞析

《國殤行》所寫的是為戰死疆場的戰士們鳴不平,痛斥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國殤行》寫於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東南一隅。社會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邊疆的戰士浴血沙場,但他們的家人卻得不到撫恤。目睹此情此景,愛國憂民的詩人真是萬分痛心。有著深刻的寓意,寄託著詩人濃烈的悲憤之情。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莆田城廂人,生於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卒於公元1269年,享年83歲。是南宋一位著名的愛國詩詞家,創作了大量悲壯激昂的愛國詩詞。傳世著作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共196卷(其中包含5000餘首詩,200餘闕詞,4卷詩話和多篇散文)。他的詩既吸收了唐代名家的風采,也繼承了南宋前期的愛國詩人陸游的風格,反映現實,雄偉豪放;與蘇軾、辛棄疾等人形成了一個風格雄健,影響廣泛的豪放派。他繼承了辛棄疾的革新精神,同時又發展了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的特點。同時還是南宋後期的一位賢臣。他愛國愛民,為人正直,為當時的學者所敬仰,為後人所傳頌。

作者事跡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初名灼,師事真德秀。寧宗嘉定二年(1209)補將仕郎,調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為沿江制司準遣,隨即知建陽縣。因詠《落梅》詩得罪朝廷,閒廢十年。後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侍郎官,被免。後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同進士出身,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三年(1262)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1264)因眼疾離職。度宗鹹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第二年去世,諡文定。他晚年趨奉賈似道。諛詞諂語,連章累牘,為人所譏。但他也曾仗義執言,抨擊時弊,彈劾權臣胡適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話文學史》說過,劉“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林希逸《後村先生劉公行狀》說當時人“言詩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後期號稱一代文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