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中國傳統語文學]

國小,又稱中國傳統語文學,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學,研究字音的音韻學,解釋字義的訓詁學,圍繞闡釋和解讀先秦典籍來展開研究,因此又被稱為經學的附庸。

簡介

古代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國小。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制.訓詁.音韻。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國小書分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乾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國小”,唐宋以後又稱“國小”為字學,“國小”之名即由此而得。

詞語淵源

“國小”最初是指為貴族(奴隸主)子弟設定的初級學校。《大戴禮記·保傅篇》:“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國小,小者所學之宮也。……古者八歲而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西周是奴隸社會,當時能夠接受教育的只是貴族(奴隸主)。這類學校是統治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學校。國小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師氏/媒氏》提到的“三德”、“三行”“六藝““六儀”。

《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師氏/媒氏》說,“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之道,乃教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乃教之六儀:一曰祀祭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

許慎《說文解字敘》云:“《周禮》八歲入國小,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國子就是“王大子,王子,群後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就是“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南宋朱熹《大學章句》)。段玉裁注云:“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保氏養之,而世子亦齒焉。六書者,文字聲音義理之總匯也。”

後來國小一詞含義又由此(六書)拓展出新的意思,為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相應的,大學一詞含義也有了新的意思,指研究國家和社會管理的學問。

1952年的高級國小歷史課本 1952年的高級國小歷史課本

唐朝書學

懷素的“自敘帖” 懷素的“自敘帖”

唐承隋制,興科舉,設書學科。 《新唐書·選舉制上》載:“書學,生三十人……學書,日紙一幅,間習時務策,讀《國語》、《說文》、《字林》、《三蒼》、《爾雅》。凡學書,《石經》限三歲,《說文》一歲,《字林》一歲。”又載書學科選舉法:“凡書學,先口試、通,乃墨試《說文》、《字林》二十條,通十八為第。”可見唐代之書學實為書法、國小雙修,且更重國小。新舊唐書《藝文志》均著錄王羲之文字學著作《國小章》一卷,說明王羲之於文字學也是有研究的。

國小大師

許壽裳先生的《章炳麟》介紹,認為章太炎(章炳麟)“是革命元勛,同時是國學大師”。而在國學大師方面,將他在語言文字學方面的貢獻,列於首位。魯迅說:“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1903年在《蘇報》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文,猛烈抨擊清皇朝的統治,被捕入獄。1906年6月出獄,立即被革命同志、青年學生們接送到日本。他在東京一面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繼續鼓吹反清革命;一面講學,講的就是“國小課程”即語言文字學。

章太炎是國小大師 章太炎是國小大師

當時有8名中國留學生很想聽課,但是因為時間衝突無法參加,於是章太炎“特設一班”,他們每星期日上午去章太炎寓所聽課,講授內容就是“國小”。據許壽裳說:“其《新方言》及《國小答問》兩書,都是課餘寫成的,即其體大思精的《文始》,初稿亦起於此時。”可見,章太炎在革命事業上最輝煌的歲月,也即他在語言文字學研究中最結碩果的時期。

這8名同班聽講者是:朱宗萊、龔寶銓、錢玄同、朱希祖、周樹人、周作人、錢均夫及許壽裳。

朱希祖後成了著名歷史學家,曾任北京大學等校教授,著有《上古文學史》、《中國史學通論》等著作。1911年他曾集資刻刊章太炎的《國小答問》,魯迅出資15元,此書1912年印成。

朱宗萊(蓬仙),曾任北京大學預科教授。關於他的事跡記載很少,但他卻著有《文字學形義篇》。

周作人,後來成了名作家、名教授。他著譯等身,但在文字學方面似少建樹。他在《我的雜學》中說他的“雜學入門書”大致是八類,“二是國小書,即說文爾雅方言之類”。把語言文字學的書列為第二類,可見他的重視。他沒有文字學方面的專著,卻寫過不少文章,很有獨到見解。如《漢字》一文中,他認為:中國“民族間自有系維存在,反不似歐洲人之易於分裂”。“此是何物在時間空間中有如是維繫之力”?“思想文字言語禮俗”而已。他還進一步指出:“假如沒有這漢字,卻用任何拼音文字去寫,中國的普通國語文便無法可以讀懂,勢必拼寫純粹方言,……其結果即是文字言語之分裂,一方言區域將成為一小國,中國亦即無形的分裂了。”

許壽裳,是請章太炎“特設一班”授課的發起人。他曾長期追隨蔡元培在教育部、大學院、中央研究院任職,但也在多所大學兼職或專職授課。在他講授的課程中,有“文字學概要”。1941年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曾作題為《近四十年來中國文字學進步的一斑》的講演。這些都可見他對文字學的研究和關注。他對章太炎作為國學大師在學術上,其中包括文字學在內的貢獻,說來頭頭是道,切中肯綮,不愧為學識深厚的章門高足。

周樹人即魯迅,是中國20世紀的偉大文學家,其貢獻是多方面的。在魯迅的多門成就、學問中,文字學幾乎排不上號。但從《門外文談》中,畢竟看到了魯迅在文字學上的淵博的學問。這篇不到13000字的通俗化文章,無疑是一部閃耀著思想光芒的漢字發展史。

8人中的龔寶銓、錢均夫,前者是章太炎的女婿,辛亥革命後曾任浙江圖書館館長;後者曾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和教育部任職,是錢學森之父。較長一段時期與許壽裳、魯迅是同事。但他倆在文字學方面沒有什麼建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