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與民俗

國家與民俗

國家與民俗的關係是現代國家的國民文化建設的關鍵性課題之一,民俗學則應該是最有能力去關注、揭示和闡明所有與之相關的民眾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問題的一門學科。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版次:1

字數:525000

印刷時間:2011-4-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500497332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國家與民俗》是一部集中討論國家與民俗之關係的民俗學專業的學術文集,所收論文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國家與民俗這一民俗學課題領域的有關理論與方法的探討;第二部分是個案研究的積累與實證檢驗性的探索。《國家與民俗》由周星主編。

目錄

導言

從維柯、盧梭到赫爾德

——民俗學浪漫主義的根源

現代性論爭中的民間文學

民俗與國情備忘錄

方言、共同語與民族國家

——略論中國共同語的推廣運動

中國的世界遺產政策與民俗文化

民俗學視野中的日本民俗文化保護政策

——以《文化遺產保護法》中的民俗保護條例為中心

論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民俗共享與國民認同

美國公眾民俗學的興起、發展與實踐

美國公眾民俗學的理論貢獻與相關反思

南京國民政府的廢除舊曆運動

文化自覺與中國節假日制度的改進

國家權力與春節習俗變遷

——家庭實踐視野下的口述記憶(1949—1989)

節日傳統的保護與政府管理

——以貴州台江姊妹節為例

羌歷年和國民文化

韓國國家節慶假日與傳統歲時風俗之變化

民俗的國家化與國際化

——斯庫科拉夫特的“吉希—高森”個案

被發掘的與被利用的“神話”

——地方開發中傳統文化的作用

國家對民間文化的參與和民間文化的再建構

——對甘肅省蓮花山花兒會的思考

解讀“民謠”

——對“政風”的社會評價

傳統文化資源利用中的政府策略和民俗傳承

——以紹興地區對信仰祭祀民俗的利用為事例

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大端午

——“西塞神舟會”田野考察

國家權力、喪葬習俗與公共記憶空間

——以唐山大地震殉難者的埋葬與祭祀為例

“民俗宗教”與國家的宗教政策

“為人”與“懂事”

——從鄉村的民俗概念看中國法治之“本土資源”

民俗、習慣法與國家法制

——以涼山彝族社會的調查為例

編、著、譯者簡介

後記/鳴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