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基礎讀本:儒家怎么說

《國學基礎讀本:儒家怎么說》,作者高路,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於2008-12-1出版。描述的是歷史朝代為順序,另一種是以思想特點為區別。前者可稱為多期說,後者為三期或四期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國學基礎讀本:儒家怎么說

儒家怎么說》從儒家歷史、學術思想及人物小傳等方面展開,向讀者朋友介紹了一個不一樣的儒家。孔子主持過喪葬儀式,是所謂與祖先對話的人,而他的學說又強調包括喪葬制度在內的禮,所以他開創的學派就被稱為儒家。春秋和戰國時期,儒學儘管是“顯學”,風頭在諸家學派中最為強盛,但並不得勢,在當政者眼裡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到了西漢時期,大一統天下的格局在漢武帝手中已經最後確立,經學博士董仲舒適時提出以儒學為正統的建議,由此開闢了“獨尊儒術”的先河。這離孔子去世已經過去了大約350年。從此,儒學便由民間走上廟堂,在朝野均發揮著指導作用,逐漸成為全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家的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其分期有不同的方法。一種是主要以歷史朝代為順序,另一種是以思想特點為區別。前者可稱為多期說,後者為三期或四期說。

本書目錄

儒家概略君子的人格力量一、理想人格的追求從人出發君子人非聖賢忠孝難以兩全理想的人二、人與動物的界限人獸之辨不做聖賢便為禽獸道德是生命的核心一、道德支配生活道德決定個人抉擇道德決定處世態度道德決定交往道德是做事的前提道德大於生命二、道德決定人的素質道德與才幹道德與知、情、意道義的價值導向一、道義高於欲望欲望是本能以道制欲欲望的改造知足的心態二、道義高於利益義重利輕取利有道應取則取儘量不取群體優先一、克己奉公公正和諧愛國愛家二、克己復禮禮制禮貌禮儀禮俗天理與人情的統一一、人道是天理的落實天意天命二、仁愛是最大法則愛惜物仁的踐行仁政愛民的政治觀一、為政以德尊禮正名以身作則道德教化二、以民為本民重君輕善待民眾違背民心者亡人之成為人的根本途徑一、人性善同情心善的普遍性道德的發端二、修養養世養心的要求正氣奮發有為的人生道路一、責任意識立志向重行動二、使命精神當仁不讓無所畏懼自強知其不可而為之儒家人物小傳孔子孟子董仲舒韓愈張載朱熹熊十力馮友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