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軍隊的國姓瓶
"國姓瓶"就是鄭成功軍隊使用的火藥瓶。因鄭成功被稱為"國姓爺",所以這種火藥瓶被閩台人民稱為"
國姓瓶"。說起"國姓"名稱的來歷,還有-段有趣的故事。鄭成功原來叫鄭森,福建南安(今南安縣東)人。他的父親是鄭芝龍,早年從事海上貿易活動,跟隨顏思齊等人往來於日本、台灣等地,被推為首領,稱霸海上,後出仕明朝,亦官亦商。在此期間,鄭芝龍結識了日本平戶人田川氏,這便是鄭成功的生母。鄭成功生長於日本,七歲時才回到祖國,與其父一起生活在福建,這時已經是南明時期。有一次,鄭成功的叔父鄭鴻逵引其子鄭肇基去見南明隆武帝。隆武帝賜肇基姓"朱"。鄭芝龍知道這件事情後,第二天也領著鄭成功去見皇帝。隆武帝見鄭成功長得十分可愛,且對答如流,便撫摸著鄭成功的脊背說:"可惜我沒有女兒嫁給你做妻子!"於是,賜鄭成功國姓"朱",賜名"成功",暗示鄭芝龍積極抗清,取得成功。從此以後朝廷內外都稱鄭成功為"國姓"。
歷史背景
在清朝不斷用兵東南的關鍵時刻,鄭芝龍公開降清。鄭成功跪哭力阻無效,毅然與其決裂,舉起了抗清大旗。此後,鄭成功以金門、廈門兩島為根據地,建立了一支精銳的水陸兩棲作戰部隊。在鞏固福建的同時,數次舉兵北伐,準備收復南京,恢復明朝的統治,結果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均以失敗而告終。而後鄭成功當機立斷,實施戰略轉移,把目標對準了台灣。
當時台灣被荷蘭殖民者所侵占,台灣人民不斷起義反抗。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率領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經澎湖,在台灣禾寮港登入,圍攻荷蘭總督盤踞的赤嵌城,擊潰敵人從巴達維亞派來的援兵。經過8個月的戰鬥,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荷蘭總督揆一投降,台灣重回祖國懷抱。鄭成功在台灣建立行政機構,實行屯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不失為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國姓瓶"的存在是這段光輝歷史的有力見證。
現存
目前陳列於《古代戰爭館》的四枚"國姓瓶"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所提供,其高度分別為205毫米、210毫米、235毫米、370毫米,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生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