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館譯語

回回館譯語

中國明代官辦波斯語言教學遺留至今的代表性資料。明代官方從事波斯語文教育、翻譯工作的是“四夷館”和“會同館”中之“回回館”。其所編之波斯語教材,保存在《華夷譯語》中的部分,稱為《回回館譯語》。它分為兩種版本系統2即“永樂本”和“會同館本”。“永樂本”系統中最好的本子包括“雜字”和“來文”兩個部分。

《回回館譯語》

回回館譯語回回館譯語
中國明代官辦波斯語言教學遺留至今的代表性資料。明代官方從事波斯語文教育、翻譯工作的是“四夷館”和“會同館”中之“回回館”。其所編之波斯語教材,保存在《華夷譯語》中的部分,稱為《回回館譯語》。這種“譯語”從19世紀末開始,通過不同渠道流出國外,目前世界各地許多大圖書館都有收藏。《回回館譯語》分為兩種版本系統2即“永樂本”和“會同館本”。“永樂本”系統中最好的本子包括“雜字”和“來文”兩個部分。其中“雜字”即《回回館雜字》。編成年代晚於“會同館本”。北京圖書館藏本《回回館譯語》屬於“永樂本”系統,但只包括“雜字”,無“來文”部分。“來文”包括明代哈密、吐魯番、撒馬爾罕、白勒黑(阿富汗巴里黑)、白思勒(今伊拉克巴斯拉)、敵米石(今敘利亞大馬士革)、天方國(今沙烏地阿拉伯)、小密思兒(今埃及)等中亞、西亞各地“使臣”入明“進貢”時所獻的“貢表”26篇。其中一些貢表的語言生搬硬譯、錯誤百出,並不是使臣出使時由其本國政府頒發的。

譯語特點

回回館譯語回回館譯語
可能進呈者本人不是官方使臣。進入漢地後找懂波斯語的漢人(或回回人)臨時書寫偽造,被匯入回回館文檔,存留至今。偽造撰寫者具有某種波斯語方言背景,但波斯語程度不高,生造的痕跡明顯。“會同館本”《回回館譯語》只有“雜字”部分,沒有“來文”部分。其“雜字”只有“正文”部分,沒有“雜字補”。近年來中國學者在進行“華夷譯語”的調查中,發現了一種清袁氏貞節堂抄本的“譯語”,書無序,封面題“譯語”。這部《譯語》第69~80頁為“回回譯語”。全書一般每頁橫分3欄,豎11行,每行包括譯語3個詞,共分為17門,收波斯語辭彙673個,只有漢字音寫和意譯。其最後一頁上有原抄者手書的一方八思巴字篆體“太尉之印”官印。此印鑄於北元宣光元年(1370)。它就是“會同館本”《回回館譯語》的祖本,其編成年代應在元朝。“會同館本”內容雖少,但不是“永樂本”的刪節本。這兩種《回回館譯語》是分別相對獨立編成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