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書院史

四川書院史

四川書院史,作用和地位對於宋代書院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評價。

基本信息

書摘

(四)宋代四川書院的作用和地位對於宋代書院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評價。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組織的書院,它有別於傳統的州縣官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而且其中不少是私人辦學,其與官學相區別的特點就更為顯著。因此,學術界認為,宋代書院的發展漸趨完備而制度化,已成為教育和學術研究的重要方面軍,在中國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也要看到,宋代書院的發展是逐步的,各地區也是不平衡的。迄今所見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大多簡單、零散,很難據此了解其全貌。因此,對宋代書院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總評價還需審慎。目前,只能就已知資料提出初步看法。就宋代四川書院而言,北宋7所,占24.1%,南宋22所,占75.9%,南宋時更為發達。可以認為具有社會教育功能的19所,占65.5%。官辦的12所,占可確認體制20所的60%;民辦的8所,占40%。存在時間不長,大多在設辦者離開或死亡後即結束。下面據已掌握資料對書院的作用和地位做一些評說。1.教授生徒作育人才蒲江鶴山書院是魏了翁創辦並執教的私學,在培養人才上有明顯效果。據《書鶴山書院始末》載:“嘉定三年春,詔郡國聘士,邛之預賓貢者比屋相望,未有講肄之所,會鶴山書院落成,乃授之館。”把這些準備參加秋試又沒有講習之所的邛州學子召到書院授業,結果,“其秋試於有司,士自首選而下,拔十而得八,書室俄空焉,人競傳為美談”。經過由春至秋的書院學習,這批生徒參加類省試的考試結果很好,取得了考中“十而得八”的好成績,其中還包括考取第一即“類元”的王萬里。魏了翁在《贈王彥正》中寫道:“由是,即其地成室,是為今白鶴書院。……余乃約十餘士之當赴類省試者會文其上。是歲,自類元王萬里而下,凡得七人,其不在得中者,後亦接踵科第,或以恩得官,莫有遺者。”雖有如此好的效果,但魏了翁卻認為:“是不過務記覽為文詞,以規取利祿云爾,學雲學雲,記覽文詞云乎哉?”並不以記覽文詞以通過科舉而獲取利祿為教學目的,而是為了傳播“先王之言,隨事省察”,以不違其善良之本心,即以義理思想教授生徒。秋試以後,魏了翁又召四方之士共學,負笈而來者絡繹不絕,於是又將鶴山書院加以擴建。嘉定十二年至十四年,魏了翁回鄉丁母喪時,再次在鶴山書院講學,又有不少學子登門求學。有多少人曾經在蒲江鶴山書院得到魏了翁的教授,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從記載中了解到有幾位著名學者曾在蒲江鶴山書院求學,現將其情況簡介於後。王萬(?—1234),字萬里,邛州蒲江人。嘉定三年(1210年)學於蒲江鶴山書院,同年類省試第一。歷任資州教授、敘州教授、太常錄、太常博士等職。

目錄

引 言
一、四川書院的興起與形成制度
(宋代及其以前,公元1279年以前)
(一)四川書院的歷史
(二)宋代四川書院的數量與分布
1.書院概況
2.幾點辨析
(三)宋代四川書院的類型與活動
1.書院的類型
2.書院的活動
(四)宋代四川書院的作用和地位
1.教授生徒作育人才
2.研討學術傳播理學
二、四川書院的衰落與緩慢恢復
(元代,公元1279—1368年)
(一)元代四川書院概況
(二)存留至今的書院記
1.張養浩《敕賜成都紫岩書院記》
(延祜五年,1318年)
2.劉岳申《西蜀石室書院記》
(後至元六年,1340年以前)
3.王沂《石室書院記》
(後至元六年,1340年)
4.文禮愷《金華書院記》
(至正十一年,1351年)
5.李祁《草堂書院藏書銘》
6.張雨《贈紐憐大監》
(三)幾點探析
1.四川書院減少及其主要原因
2.書院設定的特點
3.書院的規模和活動
三、四川書院的發展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一)明代四川書院概況
1.成都府
2.保寧府
3.順慶府
4.夔州府
5.重慶府
6.敘州府
7.馬湖府
8.潼川州
9.眉州
10.邛州
11.嘉定州
12.瀘州
13.雅州
14.松潘軍民指揮使司
(二)書院的發展趨勢
1.明代四川書院的發展軌跡
2.禁毀令下的四川書院
(三)書院的建設與規制
1.官辦書院
2.民辦書院
3.書院的命名
4.書院的經常性經費
(四)書院的活動
1.教學
2.藏書
3.供祀
4.書院的供祀與民間信仰
四、四川書院的普遍發展與改制(上)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一)清代四川書院簡況
1.成綿龍茂道
2.建昌上川南道
3.川南永寧道
4.北川道
5.川東道
(二)書院普遍發展的主要特點
1.數量大增分布擴展
2.層次分明 類型集中
3.書院學校 區別縮小
五、四川書院的普遍發展與改制(下)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一)書院的管理
1.書院的職事
2.書院的財產與經費收支
3.書院的經費管理
(二)書院的教學
1.延請名師
2.制訂章程
3.首重品行
4.應試科考
5.講究方法
6.定期考課
(三)書院的藏書事業
1.書院的藏書狀況
2.藏書管理
3.書院的刻書、印書
4.《書目答問》——著名的文獻學著作
(四)書院的供祀活動
1.書院供祀的情況
2.書院與“文昌帝君”
(五)書院的改制
1.書院改制的原因
2.書院改制的前奏
3.書院的正式改制
六、書院舉略
(一)熊瑜:《宋代鶴山書院考》
1.最早的鶴山書院在哪裡?
2.宋代究竟有幾所鶴山書院?
3.宋理宗御賜“鶴山書院”四字在何時?
(二)四川省錦江書院
1.錦江書院簡況
2.胡昭曦:《(錦江書院紀略)——一部稀見的書院志》
3.張晉生:錦江書院《訓士條約》
4.《錦江書院條規》
5.錦江書院與石室中學
(三)四川省尊經學院
1.尊經書院簡況
2.張之洞:《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
3.錦江書院、尊經書院與四川大學
(四)川東道東川書院
(五)嘉定府九峰書院
(六)夔州府蓮峰書院
(七)綿竹縣紫岩書院
(八)胡昭曦:《近代四川書院教育與蜀學人才培養》(節錄) 結語
附錄
(一)抗戰時期的復性書院
1.復性書院簡介
2.唐效實:《復性書院始末》(節錄)
(二)抗戰時期的勉仁書院
(三)李源澄與灌縣靈岩書院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