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糊原是一種用大米、黃豆用水泡發後以石磨磨漿,再加水煮製而成糊狀,白白的極象濃稠的奶糊。因部分黃淮地區俗語把小孩“吃奶”說為“吃媽”,所以就把它叫作“媽糊”,最早也就是給缺奶的嬰兒補充營養的;但因大人們也嘴饞其味美,大人吃“媽糊”在那個貧窮而封建的年代確實不雅,就把名字改稱為“嘛糊”了。大米黃豆漿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嘛糊很難喝,要在做嘛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么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和鹹菜末。現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賣的價格很便宜芝麻鹽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如果你看到一家賣嘛糊的,看他們的嘛糊做的好壞?你就買上一碗他們給你盛好後,你就像喝茶一樣。從一邊吃起,不要用勺子之類的器械。好的嘛糊在你吃完後整個碗就像刷過的一樣。沒有任何的殘液。
我本人是喜歡吃嘛糊也可以說是喝嘛糊長大的,我兒子2歲了也很喜歡喝。我向大家推薦一處很有名的嘛糊。安徽省太和縣老街一個姓黃做的嘛糊。在阜陽地區很有名的。
來阜陽要吃田三卷饃、來太和一定要喝太和老街嘛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