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歷史
三國時期,廬州(今安徽合肥一帶)地處吳國和魏國交界處,為兵家必爭之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從都城洛陽率領83萬大軍南下征伐孫吳。因過度疲勞,在廬州時,曹操的頭痛病再度發作,臥床不起。行軍膳房廚師遵照醫囑,選用當地仔雞配以中藥、白酒,烹製成食療“藥膳雞”。曹操品嘗後,感覺味道不錯,就一連吃了不少,不知不覺地感到頭痛病輕多了。為了儘快將病治好,曹操令廚師們每頓都做這種雞給他吃。他接連吃了數天,身體漸漸康復,數日後便下床了。從此以後,不論部隊開到哪裡,只要有條件,曹操都要吃這種“藥膳雞”。後來,這種既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的菜餚漸漸傳開,人們為這道藥膳菜命名為“曹操雞”。
曹操雞這道菜,經過多年發展和創新,烹製技術更加講究,用料也更加複雜。合肥市一帶,仍以當地仔雞為本,並配以白酒、天麻、杜仲、香菇、冬筍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蔥、姜等18種輔料製成,營養豐富,具有食療健體之功。
主要食材
嫩母雞(以一至二年飼養期為佳)、白酒、食用油、天麻、杜仲、香菇、冬筍、桂皮、茴香、花椒、黃酒、姜、蔥、味素、鹽等。
製作方法
製法一
1.將母雞宰殺,控盡血水,用80℃左右熱水燙泡,不要碰破雞皮。再將雞毛煺淨,從脊背開刀,掏去內臟和嗉囊,用清水沖洗、瀝淨,放置七、八個小時備用。2.燒一鍋沸水,將雞放入,氽10分鐘左右撈起洗淨,剁去頭和爪。取砂鍋一隻,將雞置入,注入清水淹沒雞身,將砂鍋放大火上燒開,撇去浮沫,改小火燉約40分鐘,待雞至六成熟時,撈出晾乾水份。將雞沿背部一剖兩半,再將每半個雞身平分兩塊,雞身共成四塊,放在盤中備用。
3.取湯碗一隻,放入冷雞湯,姜切片,蔥切成塊,再將味素、花椒、白酒一起放入碗內,攪拌均勻,放入雞塊。然後用一重物將雞壓入湯中。用盤子把雞蓋嚴、浸泡約4小時,揭去盤子,將雞塊取出,斜刀片切成長方條形,一隻雞約可切成16塊;整齊地碼放在盤中,形狀如饅頭。
製法二
1.將雞宰殺煺毛,在翅膀下開一小口,掏出內臟,從肛門拉出腸子,斬去半節雞腳和翼梢,放入溫開水內氽去血污,或用溫開水將雞身里外洗一次,抹乾,並用荷葉塞入雞腹內(也可先用鹽、味素、黃酒醃漬一下)。
2.將大茴香、花椒用布袋裝起紮緊,同鹽一道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燒沸,再將雞投入,加入白酒煮到嫩而爛,撈出,取去雞肚內的荷葉,雞身外刷上一道香油即成。
3.煮過雞的滷水,即成老鹵,也稱老湯。煮的雞越多越陳越好。以後每次使用,只要添加適量水、香料燒沸即可,不用時要盛入瓷、陶器內保存好。
4.將雞收拾乾淨,擺出造型。用白糖將雞周身抹勻,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時,將雞放入炸至金黃透紅時撈出。
5.將炸出的雞整齊擺入鍋內,加入老湯、清水、姜、藥料、醬油、鹽,放微火上燜煮6-8小時即成。
菜品特色
曹操雞選料嚴格,要求雞身肌肉豐滿、脂肪厚足、胸肉襠油較厚;製作工藝考究,用老湯浸煮;成菜後,形體豐滿、造型美觀、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吃起來骨酥肉爛、味道鮮美、余香滿口,而且營養豐富、有食療健體之功。
營養價值
雞肉:雞肉能助陽氣、曖小腸、止泄精。雞血:性味鹹平,有安神定志、解毒作用。熱血服之,治小兒下血及驚風,解丹毒盅,安神祛風。
雞腎:性味甘平,風乾火焙入藥,可治頭眩眼花、咽乾耳鳴、耳聾、盜汗等病症。
雞肝:性味甘溫,可補肝腎,治心腹痛,安胎止血;肝虛目暗患者多食雞肝,大有裨益。
雞膽:性味苦,微寒。可瀉肝火,理肺氣,水化搽痔瘡可迅速消除炎症;治小兒百日咳有特效。
雞腸:性味甘平,可治遺精、消渴、小便不禁等症。
雞油:性味甘寒,是治頭禿脫髮良藥。
雞內金:性味甘平,治胃腸疾患良藥。文火炒熟碾成細末,單用或配製複方治腸風瀉血、小便頻遺,對小兒消化不良有特效。
歷史文化
曹操南下征戰,行至廬州時,因操勞過度,加之頭痛病發作而臥床不起,只得在逍遙津暫作休息。隨行軍廚用當地仔雞,配以中藥、白酒滷製後獻給曹操吃。曹操食後甚感美味無比,不覺食慾陡增,竟一口氣吃下了大半隻雞。廚師又連做了三次,曹操都吃了個精光,身體很快就恢復了健康。此後,常讓廚師烹製此雞,還誇讚說:“真乃美味逍遙雞也。”
香港船王包玉剛吃過“曹操雞”後,曾寫下“名不虛傳,堪稱一絕!”的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