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圖

嘉陵江圖

《嘉陵江圖》這幅山水畫是中國著名山水畫家張大千先生所創,整幅畫描繪峽江險要和樹枝融合一體的山畫景圖。

作品簡介

《嘉陵江圖》的尺寸為:125.0cm*55.0cm。圖畫上鈐印是:張爰之印、大千、稚柳、壯暮。作品落下的款識為:峽勢入朝天,江魚薦饌鮮。盤空鑿明月,馳想挾飛仙。青靄人家住,丹霄客夢懸。龍門思禮佛,椎斫一愴然。嘉陵江明月,峽極險峻,其上為朝天棧,蜀江之有峽自此始。敬齋先生屬畫,寫此請正,雍梁要道,先生數經之地,視此有一二筆入□否?庚辰春仲大千張爰。

題跋:此張大千所寫嘉陵江圖庚辰大千年四十一歲時正寓青城山也,戊辰春仲稚柳題時七十有九。

鈐印:稚柳(朱文)壯暮(白文)

2002-11-30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200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估價 RMB 200,000-250,000

作品欣賞

畫作全圖 畫作全圖

《嘉陵江圖》於半生半熟的宣紙上,用松茸的筆觸寫出峽江的險峻山勢。圖中巨岩聳立、怪樹俯仰,尤其是棧道及峽江中的人物,竟有26人之多,這在大千山水作品中不曾多見,也給靜穆的大山有了動感。圖中大千用筆縱橫揮灑,破筆、側鋒交相運用,設色雖只石、花青二色,但與墨色相襯顯示出豐富的韻味。由此可以看出大千的畫風已相當的完整,四十多歲正是其人格、畫風及精力最旺盛時期,這在畫中也顯現出來,一氣呵成的畫面正是其精力充沛的象徵,也是大千繪畫創作上升期的一個標誌。

此圖寫嘉陵江一帶,但圖意在於使人聯想從入江到沿江各處炊飲,夜行等人文風景。一路激流而上,經險峽,而峽之源頭即是人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蜀江朝天棧,可見嘉陵江之雄之險。圖中山峽,或峰如山桀,纖結翻轉,或如刀削,千仞直下,無遮無避,船行江中,窄而急,時遇淺灘,繞行更難。畫家喜遊歷,經常出入蜀中,有感而作。畫山畫石用筆獨特,是配合山形山勢而為,大師風範,可見於此。

此圖更加豪放和大氣,在渾厚沉穩的內涵中更增添了秀逸靈動,如造境的幽深轉折、樹木的勾皴點染,人物的形態描繪,手法更為豐富多變。溪水迥婉呈曲線流淌,山中深處幾幢茅屋更是讓人浮想連篇。圖中用筆縱橫揮灑,中鋒、側鋒交相運用,披麻、斧劈、折帶、捲雲皴融合一起,粗看氣勢磅礴,細看回味無窮。設色用赭色、花青二色,顯得高雅而充滿韻味。張大千繪畫此圖寓意自己創作經過千辛萬苦的摹研,終於擺脫束縛,達到了天人合一,超凡脫俗的境界。

創作背景

《嘉陵江圖》是大千在庚辰春(1940年)在青城山應敬齋所囑而作。大千當時41歲,這一年,以自己成熟的藝術風貌正式邁向世界藝壇的開端。40年以後的創作雖然還有石濤的氣息,實際上更多的是自家面貌。

畫家簡介

張大千 張大千

張大千(1899 ~1983)四川內江人。原名正權,後改名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1908年他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耽於佛學,剃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長繪畫,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有“ 南張北齊”之譽。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棲身海外,其間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