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圖

《渝城圖》上標記作者為“渝城艾仕元繪”,但遍查地方文獻,未能發現與“艾仕元”有關的線索。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與光緒十二年(1886年)國璋以巴縣知縣身份主持編纂的《重慶府治全圖》不同,這幅圖應為民間所繪。

渝城圖 渝城圖

這幅圖的繪製手法與《清明上河圖》相似。在地圖上,繪有居民、挑夫、轎夫、縴夫、船工、衙役等,人物數以百計;有200多艘大小船隻以及轎、馬等,還重點標註了碼頭、商幫、寺廟、城門和衙署等,是了解當時重慶城經濟、文化和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料。

按照圖中表現的人物、信息推斷,繪製時間應在1860年到1886年之間。

“《渝城圖》目前僅見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應為孤本。甚至連《重慶歷史地圖集》(第一卷 古舊地圖)和《重慶古舊地圖研究》等中也都沒有收入《渝城圖》。

在《渝城圖》中,重點標註了碼頭、商幫、寺廟、城門和衙署等信息,對十九世紀中後期重慶城各階層人民挑水、背貨、造船、抬轎、騎馬、划船等各種生產、生活場景進行了生動的再現,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與中國傳統地圖注重表現山水不同的是,《渝城圖》中繪有大量人物和場景,包括數以百計的挑夫、轎夫、縴夫、船工、衙役,200多艘大小船隻,以及轎、馬等實物。

此外,與清末其他重慶老地圖著重表現城內的商業繁榮景象不同,《渝城圖》既表現了重慶城內如“徐翕和”老牌金店和打銅街、打鐵街、魚市口、磁器街等商業街巷,也對當時重慶城外沿長江、嘉陵江兩岸的碼頭、行幫進行了詳細的標註,碼頭有“大碼頭”、“二碼頭”、“三碼頭”、“新碼頭”、“柴碼頭”、“炭碼頭”、“水碼頭”、“紙碼頭”等等,反映出清末重慶已成為長江和西南地圖集中的物資集散地,各地商賈雲集,呈現了當時重慶經貿活動的繁榮景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