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關城文物管理所

嘉峪關文物景區文物景區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 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文物景區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文物景區風光壯美,從嘉峪關文物景區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嘉峪關文物景區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文物景區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亘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走廊嘉峪關文物景區的神氣之處就在於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瓮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

所址位置

嘉峪關關城文物管理所位於嘉峪關市嘉峪關鄉嘉峪關村。郵編:735100

管轄隸屬

1949-1969,嘉峪關城歸甘肅省酒泉縣文化館管理,1969年7月-1973年3月,歸嘉峪關市文化館管理,並於1972年1月對外開放。1973年3月12日,成立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隸屬市文化局。1979年12月10日,附設嘉峪關市博物館,與市文物管理所合署辦公。1988年10月4日,撤銷原市文物管理所和市博物館,成立嘉峪關關城文物管理所,隸屬於市文物管理處。

館舍介紹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瓮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瓮城回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瓮城門均向南開,西瓮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關城文物管理所管理範圍:
內城城牆:土築,周長640米,牆高9米,垛牆高1.7米,計10.7米,底寬7米,上寬3米,通道寬2米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
西羅城:磚包牆身,全長287米,石條襯砌,基厚7.5米,上寬5.5米,高10.5米,垛牆高1.7米,通高12.2米。
外城:關城之東、南、北三面黃土夯牆築的圍牆,全長1263米,殘高3.8米,基厚2.3米。上寬65厘米。

展覽作品

陳列主要內容: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在關城內、游擊將軍府舉辦過多種文物陳列和展覽,1986年起,在關帝廟內舉辦有《長城展覽》、《關城展覽》等陳列碑石、沙盤、文物等。
嘉峪關關城文物管理所曾出版《嘉峪關市文物概況》、《長城詩鈔》、《萬里長城嘉峪關》、《嘉峪關導遊》、《嘉峪關簡介》等。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8:30 - 18:30 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