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元寶

嘉定元寶

嘉定元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鑄造。“嘉定通寶”有小平,折二 銅錢及折二,折五 鐵錢,背文紀年紀監。普通品當時鑄造量比較大,如今存世較多,價格低廉。此外尚有“嘉定通寶”和“嘉定重寶”。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鑄造。“嘉定通寶”有小平,折二 銅錢及折二,折五 鐵錢,背文紀年紀監。普通品當時鑄造量比較大,如今存世較多,價格低廉。 此外尚有“嘉定通寶”和“嘉定重寶”。

(圖)嘉定元寶嘉定元寶

歷史

(圖)嘉定元寶嘉 定 元 寶 (空 背)

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年間(1208~1224年)所鑄。“開禧北伐”失敗後,主和派得勢,宋金達成和議;南宋破棺取韓侘胄首級函至金廷以換取失地,每年增加歲幣絹、銀各三十萬,並賠償戰爭賠款犒師銀三百萬兩,金罷兵把大散關及濠州歸還南宋,雙方維持舊有疆界,史稱此為“嘉定和議”。之後,寧宗安於一時之穩定,怠於政事,由史彌遠任宰相,長期專擅朝政,官場中結黨營私,腐敗奢靡,政治更加黑暗。

是時,地處漠北的蒙古汗國崛起,成吉思汗大舉南侵,進掠金國境地。在蒙古軍的進逼之下,金不得已把都城從中都(今北京)遷到汴京(今開封)。南遷後由於疆土日漸縮小,國用不足,財政困窘,金採取了北面失地南面擴張的方法,開始攻侵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分路進攻,遭到宋軍反擊。戰爭伊始,寧宗惑於和戰之爭議,瞻前顧後,生怕重蹈覆轍,不敢對金宣戰。後看到邊關將士屢屢獲勝,各路抗金義軍紛紛湧起,遂下詔伐金,開始了宋金之間持續六年之久的戰爭。自開禧、嘉定以來,由於巨額軍費及賠款帶來的財政危機日趨嚴重,朝廷逐漸拋棄了穩健的貨幣政策,除大量發行楮幣外,又廣鑄銅、鐵錢以應市用。其幣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錢文有通寶、元寶、重寶等,尤以川爐所鑄“嘉定諸寶”最為特色,寶文名稱達十幾種之多。是品“嘉定元寶”空背折十大錢,系南宋當時在川、陝、甘與金對峙時所鑄的足值軍餉錢,後改為背銘“折十”之紀值錢。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中有之,馬定祥批註為“方藥雨舊藏,僅見。”因其面文版式與紀值大錢有異,非改刻所為,故空背折十大錢殆為初鑄之試樣,因其存世蓋寡,當屬南宋珍泉無疑。

折十錢

對嘉定元寶折十錢的喜愛始於初讀《宋錢大觀》一書時,封面上那枚碩大的

(圖)嘉定元寶嘉定元寶

嘉定折十令我為之震撼!震撼於它的大氣磅礴和氣勢雄渾——偉岸厚重的錢體,雄奇豪放的書法,精良的鑄造工藝,令我深深為之陶醉!從此立志要收藏此泉。不久又見北京錢商一枚傳世美品的嘉定折十,錢文細微處尚不及我的水坑錢精美,卻標了一千五百元的高價,比我所得貴了一倍還不止;更有甚者,廣州錢商的熟坑極美品竟開了一千八的天價,令人為之咋舌!嘉定折十錢的銅質為色澤偏黃的青銅質,此是其典型特徵,玩泉者不可不知。回想多年前初次見到嘉定折十錢時,便因其銅質與普通南宋錢有異,雖形制錢文精神完好,但當時經驗尚淺,猶豫中以為是贗品而放棄。如今新得之品,出自四川廣元地區,水坑無銹,銅光閃爍。此泉厚重規整,字廓深峻,文字精美、清晰,筆鋒凌厲,錢體磨損輕微,應僅是短期流通過之品。宋制的十錢約合今39。5克,此為嘉定折十錢的法定標準重量。向來歷朝政府鑄錢多以省銅牟利為目的,所鑄錢幣只輕不重,但此品厚重達47克,遠超出法定標準,故應是早期的初鑄錢,鑄量有限。嘉定折十錢以熟坑、傳世品居多,生坑錢尤為難得。水坑古錢因銹色不佳素不為人所喜,但精於研錢者卻知,水坑錢亦有生坑或熟坑傳世品難以比擬的優勢。生坑者貴在色澤瑰麗,但卻常因銹結過厚而錢文不清;傳世品也因長期的流通而錢體磨損。唯有深埋於水底的古錢與空氣相隔絕,既不會有厚結的銅銹,又減少了流通過程中的磨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入水前的原貌,淋漓盡致地展現當時的鑄幣工藝和時代風格。此品水坑嘉定折十錢便是一極佳的例證。古錢的審美價值在於錢文書法藝術和鑄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嘉定折十的錢文筆法遒勁,雄奇端莊,骨力剛健,非名家手筆而不可為之。“嘉定元寶折十”六個字如高山流水,酣暢沉著,僅觀其拓,便覺氣韻風骨,直逼眼端。其書體揉合顏真卿、柳公權之筆意。世人謂顏、柳之書風為“顏筋柳骨”,宋代大書家米芾評曰:“顏真卿書如項羽按劍,樊噲排突;硬駑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柳公權書如深山得道之士,修煉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當我們看慣了崇寧、大觀精緻秀麗的瘦金書,再來欣賞一下雄健壯美的嘉定折十。猶如聽罷柳三變“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綺麗悽美的離別之音,再復品味辛稼軒“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難酬的悲壯。皆有異曲同工之妙,同為藝術的化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