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通過味覺器官對可嗅之物的氣味進行感受。客觀存在的各種物體,不僅具有自身特殊的聲音、色彩和形體,而且具有一定的味道,如香、臭、腥、膳等。感受者憑藉嗅覺器官可以辨明物體的不同的味型和濃淡不同的味度,從而分析並把握髮味物體的個別屬性和內部變化,以決定對改事物的好惡取捨;人民還常常借用各種味道比喻和形容對生活的內心感受,借對味道的描摹在文章中表現自己的審美意識和情趣。
舉例
如朱自清《春》“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文章以氣味的描繪,表現出來春天的清新、悅人和生機勃勃。又如,清代劉鶚《老殘遊記》:“話言未了,蒼頭送上茶來,是兩個舊磁茶碗,淡綠色的茶。才放在座上,清香已經撲鼻。只見那女子接過茶來,漱了一回口,又漱了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內去,笑道:‘今日無端談道道學先生,令我腐朽之氣,玷污牙齒,此後只許談風月矣。’子平連聲喏喏,卻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覺得清爽異常,咽下喉去,覺得一直清到胃裡,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價翻上來,又香又甜,連喝兩口,似乎那香氣又從口反竄到鼻子上去,說不出來的好受。”這段文字,重點寫茶的孜然味,對茶的香味寫得具體形象。而其中的“腐朽之氣”又是一種對道學先生輕蔑的比喻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