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斑蝴蝶魚

單斑蝴蝶魚

單斑蝴蝶魚(學名:Chaetodon unimaculatus)為蝴蝶魚科蝴蝶魚屬的魚類。分布於非洲東岸、至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南到紐幾內亞、北到日本、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等。次魚體長20厘米左右,主要分布在珊瑚礁附近,1-60米深度海域。單斑蝴蝶魚,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凹陷。棲息於礁盤區、清澈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通常聚集成小群生活。

基本信息

單斑蝴蝶魚

學名

Chaetodon unimaculatus

命名者:

Bloch, 1787

其他資料

科中文名:蝴蝶魚科
科號科名:F393 Chaetodontidae
模式種產地:East Indies
世界分布:印度太平洋
最大體長:20 cm
棲息深度:1 - 25 公尺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俗名:一點蝶、一點清
英文俗名:One-spot butterfly, Onespot butterflyfish, Teardrop coralfish, Teardrop butterfly fish, Teardrop butterflyfish, Limespot butterflyfish
同種異名:Anisochaetodon unimaculatus, Chaetodon inimaculatus interruptus, Chaetodon interruptus, Chaetodon sphenospilus, Chaetodon unimaculatus interruptus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凹陷。吻突出,尖嘴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外列齒較粗壯,內列齒較細小。體被中型鱗片;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軟條23-24;臀鰭硬棘III,軟條19-20。體上半黃色,下半部淡色;體側前部具10條黃褐色垂直細紋;體側中部上方有一約為眼徑2倍之鑲白邊之黑色圓斑;頭部具約等於眼徑之黑眼帶,僅向下延伸至頤部。背、腹及臀鰭金黃色;自背鰭後緣經尾柄至臀鰭後緣有一黑色狹帶;余鰭淡色或微黃。
棲所生態:棲息於礁盤區、清澈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通常聚集成小群生活。主要以軟、硬珊瑚之珊瑚蟲為食,亦捕食小型甲殼類及絲狀藻。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洲,東至夏威夷馬貴斯群島(Marquesan Is.)及杜夕島(Ducie I.),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Lord Howe I.)及拉帕(Rapa I.)島。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可輕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餵食要點

單斑蝴蝶魚屬於雜食性的海水魚,日常飼養中可以以珊瑚蟲、小型無脊椎動物以及藻類為主食。日常生活中飼養單斑蝴蝶魚一定要注意觀察他們的食量、糞便等問題,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1、觀察單斑蝴蝶魚的攝食狀況,若發現有不來攝食或食慾減退的單斑蝴蝶魚,要找出原因,及時外理。

2、觀察攝食方式:經常觀察單斑蝴蝶魚攝食方式可了解其生活習性,久而久之就能根據水族箱不同單斑蝴蝶魚採取不同的投餌方式。如對於岩石啃食的魚種,可將肉類、藻類製成粘稠狀,塗抹於石塊上,待風乾後,供魚啄食;對於水中攝食的雀鯛等魚種可採用多樣化的投餌,選用營養豐富的豐年蟲、新鮮小魚蝦、人工配製的各種乾燥餌、冷凍餌,還可以投餵一些新鮮蔬菜;對於特殊攝食的魚類來說,它們只吃珊瑚蟲、青苔,很難找到適宜它們的食餌,只有從幼魚開始培養才會逐漸適應其他替代餌料。

飼養環境

單斑蝴蝶魚喜歡棲息在礁盤區,由於單斑蝴蝶魚屬於海洋魚,所以飼養單斑蝴蝶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質,如何調配出和海水相近的水質是飼養海水魚最關鍵的問題。

當海水缸內所有設備安裝好後,將提前密封處理過的天然海水或人工調配的海水,用非金屬容器盛裝並徐徐注入水族箱中。注水時在水族箱底砂上放一塑膠盤或碟子,以緩解水流的衝擊作用,避免破壞已鋪好的底砂,當注水進行到一半時,需測試一下氣泵的功能。注完水後檢查過濾器的運轉是否正常,看底部過濾器抽水管末端是否漏水。最後在箱壁上貼上液晶溫度計,並開啟所有設備,使水溫升至24℃,利用比重計測試海水比重。若比重過低繼續加入人工海鹽,過高則抽取一部分海水,加入曝曬處理的淡水,待水流循環一段時間後,繼續測量調整,直至比重達到1。022的標準為止。

單斑蝴蝶魚喜歡生活於1~60公尺的清澈珊瑚礁海域,性情溫和,具有一定「家」的範圍,白天盤旋在珊瑚叢或礁石平台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