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鏜

基本信息

簡介

字子聲,號春山,太學生。為人慷慨有志略。曾說:“大丈夫當殉知遇,赴緩急,功在社稷,利及桑梓,乃不虛生天壤間負此七尺軀。”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入犯,倡議團練鄉丁。時朝廷征諸道兵數十萬,於沿海抗倭,因不習地利,遇戰必敗,便採納喬鏜建議,浚護塘外壕,作為防衛。浚壕時,鏜躬親畚鍤,與民工共苦。壕不日成,長90里(即今東運鹽河,南自南匯大團起,北至本縣黃家灣)。從此,倭不能渡越。采喬鏜議,幕府(指當時軍事衙門)命其募練鄉丁千人,各以“所親為伍,所習為技”,出戰無不以一當百,斬殺倭寇無數。幕府上功司馬,賜章服五品告身。時議塞川沙窪口,以堵止倭寇入犯,鏜以為塞窪莫若築城,以抵其沖。幕府又採納此議,命鏜領事。他便遍召里中父老子弟,嚴督版築。地方權勢者妄想逃避負擔,而喬鏜毫不徇私。由此謗議日起,蜚語流傳。喬鏜因此忿恨而死。川沙城築成後,屹立海濱,倭寇不敢復近。鄉人思其德,建仰德祠祀之。朝廷封蹭喬鏜為奉政大夫,福建參政。子喬木,字伯梁,號之州。年14,補博士弟子員。倭寇入犯,助父鏜抗禦,屢出奇計。倭犯城東門,木獨領兵西備,倭果夜犯西門,木乘梯登陴,發炮擊之,賊眾大潰。父卒,奮志讀書。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及第,知安吉州。州土壤肥瘠不等,胥吏從中作奸取利。木對其田逐一丈量,區別高下,使豪紳無所容私。州多水患,人民屢遭災害。木築堤於四門,城得免衝激。後署汾州,擢河南僉事,補井陘兵備,遷福建參議。謝病歸,居川沙堡城,議募眾浚河20里,以工代賑,一鄉賴以安全。

著作

著有《家乘》二卷,《元州詩稿》二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