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清舉

喬清舉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哲學 。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哲學 。1982.9-1986.6 在河南大學政治學系就讀,獲哲學學士學位,1988.9-1992.7 先後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院攻讀博士課程,並獲得博士學位。1995.7 成為中國哲學專業副教授。1997.10-1998.10在日本東京大學文學研究院中國思想研究室做訪問學者。1999.07 破格提前晉升為中國哲學教授。2002.10-2003.3在德國愛爾蘭根大學做訪問學者,2009.8-2010.8 在韓國成均館大學任客座教授。2008.5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稱號,2005.8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金岳霖學術獎”(三等)2004.11至今受聘為南開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完成和承擔的課題

1、 200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中國古代哲學研究的反思與超越》(00ZX006),科研究費:3萬,已完成,結項評審為“良好”。目前正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中。
2、 2005年水利部課題《河流的文化生命》,科研究費:3萬;已結項並出版。
3、 200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倫理與水資源管理”工作組第十四組“亞太地區能源技術倫理”項目,已結項,用英文在泰國正式出版。
4、 南開大學“985工程第二期”項目:《80年代的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已完成。
5、 2008年教育部規劃項目《儒家生態哲學》(08JA720017),科研經費:7萬,已完成,尚未結項評審。成果《儒家生態哲學思想通論》由北京大學“儒藏研究與編纂中心”資助,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之中。
6、 2008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項目:《儒家生態哲學研究》(NCET-08-0298),科研經費:20萬,研究之中。
7、 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儒家生態哲學史研究》(11AZX006),科研經費:25萬,研究之中。

教學工作

1、 長期擔任本科生中國哲學史通史、道家哲學、儒家哲學等課程。
2、 目前已畢業碩士20名、博士10名。
3、 2009年畢業的博士研究生趙建永的博士論文《論湯用彤的中國哲學研究――以湯用彤與二十世紀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為中心》一文榮獲2011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4、 在讀博士生馬鵬翔榮獲2011年南開大學“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

著作及論文

一、著作

(―)個人專著
1.《湛若水哲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2.《論金岳霖的新儒學體系》,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2005年本書獲“第四屆金岳霖學術研究獎”。
3.《河流的文化生命》,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
4.《澤及草木、恩至水土――儒家生態文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3月。該書被孔子基金會選定為世界各國孔子學院教材。
(二)主編或合作著作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傳統文化》(合作),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2.《〈論語〉、〈孟子〉注釋》(合作,注《孟子》部分),華夏出版社,2000年。
3.《〈鹽鐵論〉注釋》,華夏出版社,2000年。
4.《社會發展理論詞典》,主編、作者之一,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5.《中國哲學史簡明教程》,主編、作者之一,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6.《文化研究與文化體制探索》,主編、作者之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三)待出版著作
1.《理性的碰撞與抉擇――三、四十年代哲學論爭》。(主編、作者之一)已列入江西百花洲出版社計畫。
2.《理性成熟的歷史過程――當代中國哲學史學史》(上、下卷,約80萬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
3.《儒家生態哲學通論》,教育部規劃項目成果,已列入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出版計畫。

二.論文

發表論文84篇,其中第一作者81篇,譯文(英-中、日-中)6篇。國外雜誌發表9篇。其中英語、日語自撰論文各1篇,被譯為英語2篇、韓國語3篇,中文發表2篇。
1、 《他沒有完成什麼,卻幾乎開創了一切――胡適與現代中國思想史》:《北大校長與中國文化》,三聯書店,1988年。
2、 《陽明哲學提綱》,《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91年第2期。
3、 《探索人類文化的東方原理─―紀念孔子誕辰2545周年國際學術會議述評》,《中央黨校科研信息》,1992年第2期。
4、 《甘泉哲學及其後傳研究》,《哲學研究》,1994年第2期。
5、 《隨處體認天理》,《中國哲學》,第16輯,嶽麓書社,1995年。
6、 《體用範疇與近代以來中國文化論爭》,《原學》第3期,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7、 《梁漱溟文化思想通論》,《孔子研究》,1995年第1期。
8、 《新儒家與儒學的現代轉化》,《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5期。
9、 《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研究現狀研討會述要》,《人民日報》,1995年9月22日。本文被美國WORD PRESS REVIEW,1996年第3期翻譯發表。
10、 《甘泉文集考》,《中國哲學》,第17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嶽麓書社,1996年。
11、 《淺析“本質倫理”與“互動倫理”的異同及其社會意義》:《黨校科研信息》,1996年第2期。
12、 《日本近現代史中傳統與現代化的四重關係》,《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
13、 《哲學與生活》,《社會科學報》,1996年10月10日。
14、 《論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1996年第3期。
15、 《“馬克思主義和儒學”學術研討會述要》,《孔子研究》,1996年第1期。
16、 《馬克思主義和儒學學術研討會述要》,《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6年第1期。
17、 《新理學的解構及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哲學研究》,1996年第2期。
18、 《中國社會發展戰略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人民日報》1996年8月23日。
19、 《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學術研討會述要》,《黨校科研信息》,1996年第3期。
20、 《略論領導幹部工作方式的轉變》,《前進》,1996年第9期。
21、 《中國思想史上的天人關係》:《人民日報》,1997年2月17日。
22、 《湛、王學術同異論》,《王陽明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貴州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23、 《論金岳霖的知識本體論思想》,《中央黨校學報》1997年第4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24、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朱伯昆先生訪談錄》,《原學》第六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
25、 《南街村發展模式的現代化意義》,《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1998年第1期。
26、 《論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二律背反及其超越》:《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及其解決》: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11 月出版。
27、 《危機讓我們反思――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現代化模式和文化教育模式選擇的啟示》,《人民論壇》,1999年第2期。
28、 《中國歷史上對有神論的認識和批判》:《求是》,1999年特刊。
29、 《金岳霖哲學體系縱論》,《哲學研究》,1999年第3期。
30、 《無極而太極――論金岳霖對儒家哲學的發展》:《孔子研究》,1999年第3期。
31、 《金岳霖的邏輯哲學觀及其方法論研究――兼與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觀比較》,《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32、 《金岳霖哲學システム論》(自撰、日文),早稻田大學《東洋思想與宗教》,1999年第3期。
33、 《天人關係:中國古代人學思想的哲學基礎》:《文史哲》,1999年第4期。
34、 《中國文化與思想研究在日本》,《哲學動態》,1999年第5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35、 《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及其社會矛盾問題》,《哲學動態》,1999年第6期。
36、 《五四:跨世紀的反思與超越――中央黨校哲學部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學術座談會紀要》,《哲學動態》,1999年第6期。
37、 《弘揚五四精神,實現民族振興――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學術座談會述要》《理論前沿》,1999年第11期。
38、 《論金岳霖的邏輯哲學》,《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9、 《從中國現代化進程看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40、 《論中國古代德治思想的現代意義》,載《中國哲學與〈易經〉――朱伯昆先生八十周歲華誕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41、 《西方話語:中國哲學合法性危機問題中的隱影》,《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42、 《論朱伯昆先生的哲學史觀和中國哲學史研究》:《邯鄲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43、 《建立基於中國哲學原則的生態倫理學》:《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3期。
44、 《德國漢學家視野中的中國哲學與中國哲學史研究――慕尼黑大學葉翰(Van Ess)教授訪談錄》,2005年第4期。
45、 《現代化進程中的民族精神建設》,《文化探索與體制創新》,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46、 《論中國思想的逆形成特點――以老子為例》:《哲學門》,第13輯。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47、 《八卦、七卦還是九卦――――關於坎、兌二卦的幾點思考》,《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2007年第2期轉載。
48、 《儒家文化與生態文明》:《中華讀書報》,2006年4月5號。
49、 《河流的文化生命》,《人民日報》,2006年6月 9號。
50、 《中國哲學研究的範式轉換與新話語體系》,《南開學報》,2006年第8期。
51、 “Western Discourse and Shadows in the Legitimacy Crisis of Chinese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Spring, 2006, M. E. Sharpe Inc.
本文為《西方話語:中國哲學合法性危機問題中的隱影》一文的英語翻譯。
52、 《論趙紀彬對於馮友蘭哲學的批判》,載《探尋真善美――湯一介先生七十五周歲華誕 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53、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論馮友蘭晚年哲學史研究與哲學思想的會通》,《商丘師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4、 《論河流的文化生命》,《文史哲》,2007年第2期。
55、 《論金岳霖的“理”、“氣”觀及其對於現代中國哲學的意義》,《新鄉高等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2007年第5期轉載。
56、 《中國哲學史學科引入與接受“日丹諾夫模式”始末考》,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6月。
57、 《論歸隱思想與〈周易〉中歸隱思想的學派歸屬》,《周易研究》,2007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2008年第3期轉載。
58、 《論王恩洋對於馮友蘭的批判及其對現代中國哲學的意義》,《中國哲學史》,2008年第1期。
59、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日丹諾夫模式的引入與反思的考察》,《南開哲學》,第3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60、 《儒家生態文化的思想與實踐》,《孔子研究》,2008年第6期。
61、 《關於建立當代中國哲學史學史的若干思考》,《哲學動態》,2008年第7期。
62、 《從漢語水系辭彙的哲學分析看漢民族的存在世界》,《現代哲學》2009年第1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63、 《文字作為“認識”論――中國人“進入”世界的方式》,《福建論壇》,2009年第4期。
64、 《論金岳霖對於理學性、情、命思想的發展》,《東洋文化研究》(韓國),2009年第4輯。
65、 《論河流的文化生命概念及其對河流倫理學的意義》,《商丘師院學報》,2009年第4期。
66、 《當代中國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哲學論壇(》韓國西江大學主辦),2010年5月號,總第21卷。該文被譯成韓國語發表。
67、 《儒家思想與人權的關係》《概念與溝通》(韓國翰林大學主辦),2010年5月號,該文被譯成韓國語發表。
68、 《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關係》,《現代哲學》,2010年第6期。該文為韓國語版的中文版,略有改動。
69、 《論新生命觀和河流與水的生命》,《生命研究》,2010年春季號(韓國西江大學主辦)。被譯成韓國語發表。
70、 《關於“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概念闡釋》,《商丘師院學報》,2010年第1期。
71、 On Ethical Principles Concerning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Usage(《分水和水資源利用涉及的倫理問題》),已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氣候和倫理變化”課題組第十四組結項報告Water Ethics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水倫理與水資源管理》)。該文為作者自撰的英文論文。曼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出版。
72、 《儒家樂文化的生態意義》,《儒教文化研究》(國際版,韓國成均館大學主辦),第15輯,2011年2月出版。
73、 《朱熹心性論的結構與張力》,《哲學研究》,2011年第2期。
74、 《論“仁”的生態意義》,《中國哲學史》,2011年第3期。
75、 《論儒家自然哲學的天道時序觀及其生態意義》,《周易研究》,2011年第5期。
76、 《論〈易傳〉的“生生”思想及其生態意義》,《南開學報》,2011年第6期。
77、 《天人合一的生態進路》,《哲學動態》,2011年第8期。

翻譯

英―中
78、 《近代以來中國傳統主義研究架構》,殷海光,《新哲學》,第7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79、 《五四人――一個探索性分析》,殷海光,《新哲學》,第7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日―中
80、 《荀子的欲望論和等級制度說研究》,《孔、孟、荀之比較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81、 《關於山崎暗齋的<大和國小>》,《孔、孟、荀之比較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82、 《日美關係與世界發展──訪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戰略與管理》,採訪人:李書磊,1995年,第3期。
83、 《中國的改革及其國際環境──訪日本經濟評論家、國會議員海江田萬里》,採訪人:李書磊,《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4期。

學術會議演講

演講題目: 主辦單位 演講地點與時間
1、《周易》中“生生”概念 韓國亞洲哲學學會 韓國・成均館大學
的生態意義 第142屆例會 2009年12月8日
2、《儒學是什麼?》 韓國世界青年儒林協會 韓國・安東・國學振興院2009年12月12日
3、《1949-1999年間中國 韓國現代中國哲學學會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
古代哲學研究的反思》 2010年1月9日
(文字稿已發表)
4、《儒家“仁”的生態概念 韓國國學振興院 韓國・安東・國學振興院
的當代價值》 “三大文化圈生態工業的 2010年1月27日
現狀與未來”國際學術會議
5、《儒家與人權》 韓國・ 翰林大學・翰林科學院 韓國・ 翰林大學
(文字稿已發表) 2010年2月18日
6、《1949-1999年間中國 韓國・西江大學哲學系 韓國・西江大學哲學系
古代哲學研究的反思》 2010年4月9日
7、《生命的自覺與學問的 韓國・高麗大學 韓國・原州市文化館
追尋――金忠烈哲學思想》 2010年5月15日
8、《1949-1999年間中國 韓國現代中國哲學學會 韓國外國語大學
古代哲學研究的反思》 2010年5月29日
9、《朱子心性論的結論語張力》 韓國中國學會 韓國・成均館大學
(文字稿已發表) 第30屆國際學術大會 2010年8月19-21日
10、朱子哲學研究 成均館大學儒學與東洋哲學系 2010年2月-7月

學術兼職

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哲學學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天津市國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系統學會理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社會科學工作者聯誼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