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清[化學家]

王文清[化學家]

王文清(1932年10月25日——)女,核燃料化學和生命化學家。教授過物理化學、核燃料化學、生命起源等十餘門課程。研究錒系、鑭系協萃機理,對核燃料前、後處理有一定理論和實際貢獻。在生命起源領域首先將PH3引入模擬原始大氣,檢測出19種胺基酸;提出磷酸根自由基在生命起源及DNA損傷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對稱性破缺是生命起源的必需。發現了D-胺基酸低溫相變,提出電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恆在胺基酸晶體相變中放大機制。是中國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圖)王文清王文清

王文清,1932年10月25日出生於浙江鎮海農村。高中在上海南洋中學就讀,學習名列前茅。上海解放前通貨膨脹,住校學生一伙食極差,只有自救,她與學友籌辦全校伙委。在校期間由地下黨員錢雪村、尤崇構介紹參加地下黨領導的新青聯活動。解放前夕她受特務信件恐嚇,地下黨員楊渤海正氣凜然,每周仗義護送。南洋中學這段生活對她為人做事、工作能力是一大鍛鍊。全國解放,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投身建設現代化的新中國是她最大的願望,也是她終生的動力。1950年全國統考給了她上大學的機會,她的信念是要念書,要上大學,只有讀書才能自立,只有讀書才有能力使國家富強。

王文清認識吳季蘭是在大學一年級,那時吳是浙大化學系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王文清的一生中,受他的影響很深。例如她入學不久,普通物理統考,初戰受挫。他循循善誘、耐心幫助、使她下定決心走上攀登學術高峰的道路。從家庭生活到業務成長,都得到了他的支持與鼓勵。40多年風風雨雨,她慶幸有個幸福家庭給了她無盡的溫馨與前進的動力。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當一名中學校長。中學教師能桃李滿天下。到了大學她懂得學問領域如此廣闊,終其一生取得猶如滄海一粟。要育人不誤人子弟,自己必須有雄厚紮實的知識,而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她沉溺於書本之中,她的好強不甘人後的性格以及頑強的毅力,使她不僅能參加大量社會工作,同時還能保持各課成績領先。

1953年王文清畢業於復旦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畢業論文是合成一種植物生長素除草劑,畢業論文對她的實驗技術是很好的訓練。大學時期吳征鎧教授的物理化學,啟發了她對物理化學課程極大的興趣。從此她與物理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46年教齡有34年從事物化教學。從輔導、準備實驗、帶實驗到改習題本、解題,寫就20多本物化筆記,她教過15屆學生的物化課,聽課的學生和進修教師千餘人。1980年有一位學生來信說:“物化是我在校學得較好的課程,我在考入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的8名研究生中成績最高,物化考了93分,考物化我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這不得不再次謝謝您。”她對教學有情,對物化有愛,前輩老師傳給她的火種,燃起學生的心火,喚起學生的自豪感。

1956年王文清調到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參加為中國培養新一代核物理與放射化學人才。那時她沒受過放射化學訓練,正值青春年華,新婚才一年,但她沒懼怕放射性,在簡陋的實驗室里,操作50毫居里125Sb,合成三間甲苯基銻及其衍生物,她向蘇聯專家聶弗道夫學習,以實驗室為家。

1958年發表了第一篇同位素交換方面的論文“三間甲苯基銻及其二氯化物在乙醇溶液中同位素交換研究”。為核工業培養人才,徐光憲教授也調到物理研究室,建立了核燃料化學教研室。王文清師從徐先生那裡受益匪淺,合著有《萃取化學原理》一書及發表核燃料萃取、絡合物、熱化學方面論文,成果在國內居領先地位,1989年她應邀到比利時列日大學講學。

簡歷

(圖)復旦大學復旦大學

1932年10月25日 出生於浙江鎮海。

1953年7月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有機專業。

1953年7月至1954年2月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有機教研室助教。

1954年3月至1956年7月 任浙江大學化工系物化教研究室助教。

1956年7月至1969年10月 任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放射化學、核燃料化學助教,技術物理系講師,核燃料化學教研室副主任。

1969年10月至1979年10月 任北京大學陝西漢中分校技物系講師,放化專業副主任。

1979年10月至1985年 任北京大學技物系副教授,核燃料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

1982年10月至1983年10月 美國馬里蘭大學化學進化實驗室和美國弗羅里達州立大學化學系訪問學者。

1985年-1999年 任北京大學技物系教授(1985年)、博士生導師(1986年)、核燃料教研室主任(1979-1989)。1989年9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辦、中國教育工會北京市委、北京市高教局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 比利時列日大學講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化學進化實驗室訪問教授。

文革磨練

(圖)有機化學有機化學

十年“文化大革命”,王文清被分配養豬、種菜及安裝玻璃窗。她把一切痛苦與煩惱化解於深夜苦讀之中。她精讀了物理化學,自學了統計熱力學。分析、設計了近千道物化題,厚厚的筆記滲透她滴滴心血與汗淚。在追求學問上她腳踏實地,從不間斷,苦樂相融,終有所獲。

1972年漢中分校放射化學專業招生,入學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教學生英語、文化知識常被貼小字報。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王文清沒氣餒,她只有一個信念,學生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要千方百計教好他們。從英語ABC,到三角、幾何、代數、無機、核燃料、物化,包教包學。在此期間三下上海躍龍化工廠和上饒713 廠,下廠期間早上8~10時開英語課,10~16時下車間現場教學——講鈾化學,晚上輔導及給工人講課,一周面對學生教學70 余小時,一度扁桃腺、淋巴腺、咽炎三炎並發。她身處逆境,堅持教學,相信總有一天會感動上帝的。她為祖國教育事業獻出一片忠誠,一顆愛心。20多年過去了,這一代青年有的已獲得博士學位,不少人成了各行各業的負責人和骨幹。

1979年,漢中分校遷回北京。王文清深感學科發展很快,教師知識領域必須拓寬。為了教好物化課,她聆聽唐有祺教授的統計力學課程。統計力學和量子力學一樣,為近代物理學基礎,它滲透到化學、生物學、生命科學多領域,提供了一條把微觀世界物理定律與巨觀世界物理定律聯繫起來的途徑。她學習該課、解題分析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為今天研究生命起源深入到物理學,打下了基礎。

改革開放政策使王文清獲得到美國進修開闊眼界的機會,明白做一個科學家不能因循守舊,要站到世界科學的前沿。1982年她派赴美國馬里蘭大學進修,從此有機會跨入到生命化學學科領域。在美期間她廣交師友,拜能者為師,看、聽、做、讀,通宵達旦。在看到在木星和土衛三大氣中發現了PH3報導後,雖然PH3劇毒、易爆炸,在龐南珀魯瑪(C.Ponnamperuma)教授支持下,進行了甲烷、氮、氨、三氫化磷火花放電、預生物合成實驗,從中發現了PH3的催化作用,合成並鑑定出19種以上複雜胺基酸,被日本和美國雜誌引用,並列為生命起源預生物合成小分子裡程碑性進展之一。回國後她在北大技術物理系建起生命起源研究方向。1989-1990年她再次受龐南珀魯瑪教授邀請,到馬里蘭大學作訪問教授。1992年起與義大利國際理論中心(I.C.T.P)建立聯繫,從1992-1997年連任五屆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國際生命起源會議組織委員、學術委員、顧問委員、主席團成員,會議出版的5冊專集,均刊登了她的演講論文。

學術成就

從1982年至今長達17年,王文清選擇了“生命起源”這個研究課題,它如此誘人,卻又無比艱難。一個世紀以來多少科學家為之奮鬥,至今尚是一個未解之謎。搞基礎研究不能害怕失敗,即使失敗也是為未來科學重大突破提供鋪路石,在漫長的科學接力征程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40餘年的實踐,她深感人生就是拼搏,抱定信念,永不放棄。科研和教學是她的生命,凝聚了她無數的淚汗和心血。她在這世界上已度過66個寒暑,有幸先後在浙大、復旦、北大三個學校任教。在北大度過43個春秋,多少辛酸、多少喜悅,幾多淚痕與歡笑……她希望中華民族能揚眉吐氣,一步一個腳印,並期望巨龍騰飛。

王文清現為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已發表論文196篇,出版著作8部,1992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已培養博士碩士各13名。在學術上的主要成就為:

1.最近20年中,她致力於生命中手性起源的研究,發現了單晶胺基酸低溫下的新相變,首次在分子水平測出電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恆能差。這方面的工作受到國際同行的極大關注。

2.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將PH3引入模擬原始大氣,從產物中檢測出19種胺基酸,被國外同行專家認為是生命起源研究中的重要進展。她還提出磷酸根在生命起源中起重要作用。

3.對於二元、三元協同萃取體系的規律及其在核燃料前、後處理工藝中的套用進行了系統研究。

4.研究膠束溶液和微乳結構,提出五步模型及有效介質理論變形式,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發表了3篇有影響的論文。

王文清工作勤奮,作風嚴謹,對於科學和教育具有強烈的獻身和敬業精神。她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學習,認認真真地教學,專心致志地研究,表現突出,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