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種是詹氏喙頸龍(R. jenkinsi),是在1984年由凱文·帕迪恩(Kevin Padian)敘述、命名
它們的正模標本(編號MNA V 4500)為一個部份頭顱骨,包含枕骨,一個部份左顴骨,一個破碎的下頜,上有兩顆牙齒與第三顆牙齒的痕跡,以及其他碎片。喙頸龍一度是西半球已知最古老的翼龍類標本。喙頸龍的命名者凱文·帕迪恩並沒有將喙頸龍歸類於翼龍目的任何一科或亞目,但他注意到喙頸龍的顴骨並不類似翼手龍亞目的顴骨,所以應該屬於喙嘴翼龍亞目。在同一地點所發現的另一個其他翼龍類的翼部骨頭,也可能屬於喙嘴翼龍亞目,而翼展約1.5米寬。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認為它們非常有可能屬於喙嘴翼龍亞目,但大衛·安文(David Unwin)則在“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一書中保持更質疑的態度,認為這些破碎骨頭僅是一個關係未定的可能有效種。
相關詞條
-
喙嘴龍
喙嘴龍(拉丁文名:Rhamphorhynchus)。喙嘴龍生活在一億三千萬年前,是一種能飛行的爬行動物。體長約60厘米,上下頜上有尖齒,喜食魚類。翼骨間...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生活習性 生成代謝 -
長喙龍
長喙龍(屬名:Dolichorhynchops)是種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雙臼椎龍科,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屬名意為“具有長鼻的眼睛”,意指其眼睛...
基本概述 奧氏長喙龍 赫歇爾長喙龍 -
明氏喙嘴龍
明氏喙嘴龍,生活在一億三千萬年前,是一種能飛行的恐龍。體長約60厘米,上下頜上有尖齒,喜食魚類。翼骨間有翼膜,像鳥類的翅膀。尾巴很長,末端有一個舵狀的皮...
基本信息 分類 其他 -
蛇頸龍目
蛇頸龍目為調孔亞綱的一目,生存於中生代,現均已滅絕,首個化石標本由瑪麗·安寧發現。該科分為2個亞目(上龍亞目和蛇頸龍亞目),在地史上,蛇頸龍目物種的最早...
動物學史 外形特徵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生長繁殖 -
蛇頸龍亞目
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Gray, 1825 在希臘文里,plesios意為接近,sauros意為蜥蜴)是一群肉食性水生爬行動物,...
描述 生理特徵 下屬分類 相關資料 發現歷史 -
角龍類
角龍類恐龍是指鳥臀目的緣頭龍類的一支這類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體長可達9米。它們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啃食植物,就像一群巨大的綿羊。骨質裝飾和鼻...
簡介 白堊紀 三角龍 分類 -
鸚鵡嘴龍
鸚鵡嘴龍(屬名:Psittacosaurus)又譯鸚鵡龍,在希臘文意為“鸚鵡蜥蜴”,是角龍下目鸚鵡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3000萬年前...
概述 形態特徵 命名分類 物種起源 古生物學 -
雙臼椎龍
雙臼椎龍(學名:Polycotylus)是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亞目,是由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
科學分類 種 雙臼椎龍科(Polycotylidae) 命名由來 生存歷史 -
悟空翼龍科
悟空翼龍科都有的特徵是:鼻孔和眶前孔癒合成為鼻眶前孔;上頜骨的顴骨支較長,前端突出且薄;獨立的鼻骨側突;方骨後傾約120°;下頜癒合部分較短(小於下頜總...
簡介 翼龍 新的重大發現 悟空翼龍與達爾文翼龍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