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相關信息
善璉為鎮歷史悠久,據清《湖州府志》記載:善璉鎮在府城東南七十里,一名善練(善璉)以市有四橋,"曰福善、慶善、宜善、寶善聯絡市廛、形如束練,故名善練,又據嘉、湖方誌記載,在清初時期,善璉的住戶已達千戶至數千戶之多,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十分繁榮。由此可見,已屬江南水鄉重鎮之一。善璉是中華文房四寶之首湖筆的發源地,素有“湖筆之都”的美稱。在古鎮善璉幾乎家家有筆工,戶戶出湖筆,工藝精湛,名噪天下。每支湖筆的成品都要經過筆料、蒲墩、水盆、結頭、裝套、牛角鑲嵌、擇筆、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整個製作工藝流程竟達一百二十餘道之多,故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善璉產的湖筆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雞毫五大類,分別用羊毛、黃鼠狼尾毛、野兔毛、混合毛(羊毛與兔毛或與黃鼠狼尾毛)及雞絨毛製成,每類筆兼備尖(筆鋒尖利)、齊(修削整齊)、圓(豐碩圓潤)、健(勁健有力)之獨特風格。現善璉鎮有兩家規模較大的湖筆生產企業(善璉湖筆廠和含山湖筆廠)和準備開發的集湖筆產、購、旅遊為一體的湖筆一條街。
清代光緒年間,筆工們為了緬懷湖筆之祖——蒙恬的恩澤,在鎮西建了蒙公祠,後幾經修建,現建築正殿為歇山頂,飛檐翹角,殿四周有廊,均設石質欄桿,氣勢相當宏偉。大殿前兩側各有長廊10間,陳列和展銷各種湖筆。舊時,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日和九月十六,四方筆工雲集蒙公祠隆重祭祀筆祖,始稱“蒙恬會”,並由此逐漸演變為湖筆文化節(定期為九月十六,後經充實提高,於2001年在湖州舉辦了第一屆以傳承文明、創新發展為主題,傳統文化與時代特色相結合的“中國湖州·國際湖筆文化節”,規模宏大,影響深遠。文化節以“筆”為媒,以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筆文化”為品牌,集中展示湖筆文化的淵源。突出文化節的時代性、開放性和民眾性。
含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善璉鎮南,京杭運河(含山塘)傍山而過。含山又名涵山、寒山,為水鄉平疇之中卓絕高丘。原山上有唐代始建的淨慈院,院內有專祀蠶神馬關娘的蠶花殿。山頂有含山塔,始建於北宋元祐(1086~1093),因含山東三莊也是湖筆發源地的一部分,而塔高聳挺拔,又稱筆塔。1993~1998年先後在風景區內重建了蠶花殿、淨慈寺,新建蠶絲博物館、聖地閣、含山傳奇遊樂宮、水上看台等,又修復舊景仙人潭,並改善了基礎設施,每年遊客達近20萬人次。
含山蠶桑文化淵源流長,千百年沿襲下來的“軋蠶花”活動,久盛不衰。傳說蠶花娘娘在清明節扮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了“蠶氣”,人們到山上踏青便能將蠶花喜氣帶回去。“軋蠶花”分為頭清明、二清明和三清明三個過程,每當清明節這天,含山方圓百里的百姓都要背著蠶種包,頭插蠶花,蟻擁含山,向蠶花娘娘祈禱蠶花豐收。是日,山上山下,人聲鼎沸,人流如潮,蠶花滿山,山旁運河內龍舟、拳船、踏板船競相獻藝,場面熱鬧非凡,煞是好看。
從1993年起原含山鎮人民政府將含山清明“軋蠶花”正式定為“蠶花節”。並在原來自發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融入了推廣科學養蠶、商貿活動、蠶花姑娘評選、背蠶娘、搖蠶龍、裹粽子比賽、文藝演出等具有傳統文化底蘊而又有現代氣息的活動內容。自1996年第一屆蠶花節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了6屆,蠶桑民俗文化活動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和發揚,其吸引力擴大到整個杭嘉湖地區,1998年含山“蠶花節”被國家旅遊局列為“華夏城鄉游”重大節慶活動之一。
和孚古鎮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聚集了37個旅遊資源單體,涵蓋了5個主類,即B.水域風光類、C.生物景觀、F.建築與設施類、G.旅遊商品類和H.人文活動類;13個基本類型(略)。其中人文資源十分突出,共有33個,占全單體數的89.2%。基本類型中單體數量最多的是橋,共有19個,占全單體數的51.4%。從等級分析,其中三級1個,二級4個,一級29個,等外3個,分別占全單體數的2.7、10.8、78.4和8.1%。
2003年初,區委、區政府提出打造“旅遊名區”的戰略目標,要做大做強旅遊業,加快全區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和市場拓展步伐,把旅遊業作為我區新的經濟成長點來抓,營造良好好氛圍,不斷提升旅遊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產業地位。同年3月,成立南潯區旅遊局, 9月份成立南潯區旅遊協會,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和機構,加大了旅遊資源的整合力度,在旅遊體制和機制上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在南潯古鎮的整體保護與開發上做有益的探索。同年12月,南潯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計畫五年內投資23億元保護開發南潯古鎮景區,把南潯古鎮建設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2003年全區共接待國內遊客120萬人次,入境遊客1.5萬人次,門票收入82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