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潯境內發現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遺址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
相傳夏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南潯轄域隸屬揚州。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縣,南潯轄域隸屬菰城縣。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烏程縣東鄉置東遷縣,縣治在今舊館。
南朝宋元徽四年,東遷縣改為東安縣,次年仍復名為東遷縣。隋開皇九年東遷縣併入烏程縣。
宋太平興國七年,分烏程縣東南15鄉置歸安縣。
民國元年(1912年),烏程、歸安合併為吳興縣,今南潯轄域隸屬吳興縣。
1949年5月2日,南潯解放,今南潯轄區隸屬吳興縣。
1993年9月,湖州市區下設城區、南潯區、菱湖區3個區工委。南潯鎮屬南潯區。
2011年6月30日,湖州南潯古鎮管理委員會作為區政府派出機構正式成立,領導公司對古鎮區開展保護、利用、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南潯古鎮景區於2015年7月正式審核通過 。
地理位置
南潯鎮位於浙江省北部,湖州市東部,東與江蘇省震澤鎮、七都鎮毗鄰。地理坐標:北緯30°52’~30°53’,東經120°25’~120°26’。屬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腹地。南潯鎮是千年文化古鎮,浙江省百強鎮,全國工業千強鎮之一。
南潯鎮是湖州市南潯區政府的所在地,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於滬、寧、蘇、杭經濟圈中心,是浙江湖州接軌上海、江蘇的東大門,區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10個居民社區。
古鎮布局
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
古鎮以南市河、東市河、西市河、寶善河構成的十字河為骨架,其間又有許多河流縱橫交錯,街和民居沿河分布,隨河而走,以南東街、南西街為串聯,構成了十字型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河道水系基本保存。
十字河兩岸形成商業街道,既有傍水築宇、沿河成街的江南水鄉小鎮風貌,又有眾多高品質的私家大宅第和江南園林,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與大宅園林交相輝映的街區特色。
古鎮特色
南潯自古以來便是湖州的經濟文化重鎮,自兩宋時期便以盛產優質生絲聞名,明清時期成為典型的江南絲綢市鎮,出產的輯里絲成為皇家織造的指定原料。近代,以上海開埠為契機,南潯較早地受歐美文化的影響,絲商迅速崛起,湧現了劉鏞、顧乾麟、龐元濟、張靜江、金城等一批重要歷史人物。南潯古鎮內擁有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南潯張氏舊宅建築群、尊德堂、大運河(江南運河南潯段、南潯絲業會館及絲商建築)等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氏舊宅、南潯糧站總糧倉、通津橋、洪濟橋、穎園、述園快閣、董氏世德堂、壽俊堂等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興福橋、通利橋、新民橋等3處市級文保點,生計米行、劉氏景德堂舊址、周慶雲舊宅等21處歷史建築。古鎮內傳統民居清麗典雅、別致內蘊,大宅園林在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中,大膽而巧妙地滲透和融合西方建築風格,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築藝術。
景區景點
小蓮莊 | 小蓮莊位於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占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小蓮莊與嘉業藏書樓毗鄰,園外為鷓鴣溪。 |
嘉業堂藏書樓 | 嘉業堂藏書樓位於南潯鎮鷓鴣溪畔,東面緊鄰劉家的私人園林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為中西合璧園林式布局,口字型迴廊式廳堂建築,所有木窗都鏤空雕刻著篆字“嘉業堂藏書樓”字樣,樓外是大片段預告園、池塘、假山。1949年以後,嘉業堂藏書樓已經成為浙江圖書館的一部分。 |
|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前臨古潯溪,坐西朝東,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式各式樓房150間。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築。 |
劉氏梯號 | 劉氏梯號為面西的西式建築,人稱“紅房子”,主人劉安,號梯青,正廳名為崇德堂,故又稱劉氏梯號。 |
百間樓 | 百間樓位於南潯古鎮東百間樓河兩岸。百間樓河東起東吊橋,北至柵樁橋。百間樓沿河蜿蜒而建,長約400米,為明代萬曆(1573-1620)禮部尚書,南潯人董份所建。百間樓因兩岸傍河建樓百間,又架長板石橋連線兩岸故稱為“百間樓”。 |
張靜江故居 | 張靜江故居位於南潯鎮東大街,又名尊德堂,故居保持清代傳統三進五間式古建築風格,一進有一廳五室,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每進連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二廳、三廳里陳列著張靜江生平事跡的各種照片、書札、任命狀等,其中頗多名人遺物。 |
求恕里 | 求恕里是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劉承乾於1930年所建別墅。1920年劉承乾建嘉業堂藏書樓,為了適應藏書樓管理的需要,擴建求恕里,作為他和家屬回潯小住和藏書樓管理之所。求恕里屬於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築,整個結構由門房、甬道、西洋門樓、卷門、庭院和獨立的樓廳組成。 |
南潯文園 | 南潯文園位於南潯風景名勝區,四周有河流,中間有湖泊,北面靠近江南水鄉一條街,又與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等名勝靠近。南潯文園整體建築分南北兩部分,由天橋相連,南園主要為江南園林,周圍建有兒童樂園,大型樹樁盆景園,及名人詩廊等;北園以湖心文昌閣為中心,周圍布有名人詩廊,紅軍長征紀念館,吳壽谷藝術館,徐遲紀念館,明代石獅等景點。 |
南潯 | 南潯輯里湖絲館是進中西合璧式建築,占地950平方米。歷史上為南潯商會,由南潯商會會長梅屐中等人於1926年發起建造,解放後一直是南潯鎮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鎮政府搬遷,作為南潯史館。2010年上半年改建為南潯輯里湖絲館。該館共分五個展廳,是一個集歷史記實、人文體驗、科普教育、產品展銷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展館。 |
廣惠宮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是歷史悠久的道教福地。傳說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曾占廣惠宮為行宮,故又名張王廟。佛道結合,既供黃大仙,又奉觀世音菩薩。 |
古鎮特產
南潯香大頭菜
大頭菜又名疙瘩萊,是芥菜的變種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有芥菜等蔬菜的種植史。據歷史記載,“浙江的產區很多,但以吳興南潯鎮所產的最著名”。南潯香大頭菜是以鮮大頭萊加工醃製而成,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它的主要產區在南潯鎮四鄉,品種有兩種:一種是從嘉興九里灣產的良種選育出來的(俗稱土種),它的主要特點是肉質細,辛味濃,水份少,加工醃製後的香大頭菜具有香、脆、甜之味;另一種是六十年代引進的雲南種(俗稱洋種),形狀較大,產量較高,但加工後口味氣不及嘉興種。香大頭菜加工一般在二、三月份,加工的好壞取決於選料和醃製過程。製作方法一般要經過,整理、曬乾、切片、鹽醃、裝甏等環節。香大頭萊具;有色澤好、口味鮮美、鹹淡適宜、略帶甜昧、聞有香氣、萊頭脆嫩、纖維細膩、整齊均勻等特色,是居家、旅行的佐膳上品。產品遠銷京、津、滬、皖、閩、贛、鄂、粵和江、浙一帶,外銷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雙林姑嫂餅
雙林姑嫂餅是雙林傳統名點。相傳,清道光年間,雙林鎮閔家巷有個馬大娘,身體欠佳,兒媳知婆母愛甜食,遂動手做甜餅孝敬。做餅時,姑娘調皮,乘嫂不備,在甜餅中放一撮鹽。馬大娘一嘗,鹹甜可口,其味獨特,食慾大增。從此,雙林人就將這種製作方法廣為引用。雙林姑嫂餅已有百餘年歷史,風味獨特,至今暢銷不衰。雙林姑嫂餅,扁圓形,厚薄均勻,表面印模清晰,底面光潔,粉質細膩、油潤,呈淺灰色,有麻油香味,酥鬆爽口,由於體積小面精,一口一塊,口即酥溶。雙林姑嫂餅用料講究,先用上白麵粉用文火成嫩黃色,再將炒熟脫殼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後放上熬好的豬板油、少量精食鹽,放,進適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麵團用印模壓制而成。這一系列過程,稱之為“冷粉酥性操作工藝”。雙林食品廠在傳統配料、技藝基礎上又進行改進,如加進適量麻油,使之更增清香。1987年,雙林姑嫂餅被評為浙江省優質產品。已暢銷湖州城鄉和江、浙、滬一帶。在包裝上,雙林食品廠也作了很大改進,除筒裝外,還有精美盒裝,以適應顧客需要。
諸老大粽子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紹興人諸光潮來湖州,初在震遠茶食店當學徒,繼而裹粽賣粽,因粽子鮮美而聞名湖城,人稱“諸老大”(意即第一),後於1910年自開諸老大粽子店。諸老大粽子選料講究,配方嚴格,燒煮有方,因此,具備色、香、味、形的特色。甜粽黑白分明,細沙夾玫瑰香;肉粽肉色鮮嫩,油光發亮,其外形為長條四角形,清麗修長。諸老大粽子使用祖傳配方,大伏天存放一星期不變質,冬天放半個月不走味,因而成了美食奇品。諸老大粽子開發出數十個新品種,如蛋黃粽、香菇粽等,最有名的是洗沙甜粽和鮮肉鹹粽。據科學測定,諸老大粽子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及十七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歷來為湖州的傳統美食,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1989年,諸老大粽子參加商業部組織的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展評,獲“金鼎獎”和“部優產品”稱號。1998年,諸老大食品總廠,新增經銷點三百個,每天有四千隻粽子發往上海,此外還遠銷日本。2000年以來,諸老大粽子暢銷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生意越來越紅火。
南潯盛產河鮮,經當地人巧手烹飪,色香味俱全。此外,南潯周生記餛飩、諸老大粽子、姑嫂餅、丁蓮芳千張包、臭豆腐、定勝糕,熏豆茶、百年老店“野荸薺”的橘紅糕、糯米棉糖、火腿炒螺絲、清蒸白水魚……各種地道的水鄉小吃和小菜讓人讚不絕口。南潯還盛產竹筍,當地人好食之,且做法十分講究,花樣繁多。野荸薺的糕點也是非常有名的。桔紅糕、定勝糕與南潯香大頭菜一起,被人們譽為南潯”三寶“。
橘紅糕
“野荸薺”橘紅糕是南潯傳統特產,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野荸薺”桔紅糕,軟而不粘,色澤桃紅,桔味醇正,香糯可口。
定勝糕
呈淡紅,鬆軟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將米粉放入定勝糕模型內,摁實,面上用刀刮平,上籠用旺火蒸20分鐘,至糕面結攏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臭豆腐乾
民間諺云:“臭南潯,辣烏鎮”,一般吃法有兩種:一種是臭豆腐乾用油煎,拌上甜蔥醬、蔥末等佐料即可食用;另一種是臭豆腐乾放入蔥、醬、薑末等佐料,隔水清燉,即成清燉臭豆腐乾。臭豆腐乾雖有臭氣,但吃起來香,其味甚佳。
雙交面
在泰安路一帶頗負盛名,交頭有滷汁、牛肉、白雞、素絲、雪菜等十餘種,尤以雙交面(又叫酥肉爆魚面)為上品。鎮上狀元樓、五福樓等麵店都有出售。
繡花錦菜
外形與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莖稍細,菜葉的邊緣有細細的鋸齒形,葉面上的脈胳富有一種曲線美。此菜只長在南潯方圓十里之內,十里之外這種菜就變種,有形而無香。
輯里湖絲
輯里湖絲是南潯“特產”。“輯里湖絲”又稱“輯里絲”簡稱輯絲,是絲中極品,因產於南潯鎮輯里村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清康熙時、明萬曆年間,輯里絲就聞名暇爾。近代南潯有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條金黃狗”的近百餘家絲商巨富,俱系因此致富。現在南潯旅遊公司檔案室,還保存著兩卷60年前惟一沒有售出的輯里湖絲,質地仍鮮艷如初。輯絲一直作為帝王的御用品,帝王的黃袍明確規定必須用緝絲做。這代表了帝王的崇高權威。
2010年6月底,南潯古鎮已經保留了一個南潯輯里湖絲館。
到2014年6月,輯里湖絲髮源地——輯里村,為傳承和發展輯里湖絲文化的國絲文化園建設也在逐步完善中。
保護措施
2011年6月30日,湖州南潯古鎮管理委員會作為區政府派出機構正式成立,對古鎮區開展保護、利用、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從保護利用的角度,全面系統梳理了古鎮的房產、古建築、居民等情況,形成了包括一本冊子、一套圖紙、一個軟體在內的較為詳實的資料庫,為古鎮保護利用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南潯古鎮先後投入近6.5億元,按照“修舊如舊、整修如故”的原則全力推進古建築修繕,2014年6月,小蓮莊馨德堂修復工程正式進場施工。2015年將繼續進行金宅、小蓮莊二期、張靜江二期修繕工程,讓這些古建築“復活”。為了讓景區內設施與古鎮原貌協調,南潯古鎮還對600間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改造提升廣惠宮、百間樓入口等重要節點,改造修復泰安橋、三清橋等多座橋樑,完成1萬多平方米的石板路鋪設。南潯古鎮通過著書編冊,成立專業化、系統化聯絡會、研究會等方式,把傳承與弘揚古鎮文化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旅遊信息
門票
100元/人(門票當日有效)
交通線路
自駕路線
1、上海方向遊客:A9---申蘇浙皖高速(南潯出口下)---吳越路---南潯
2、杭州方向遊客:杭寧高速轉申蘇浙皖高速---申蘇浙皖高速(南潯出口下)---南潯/杭寧高速---申嘉湖高速(練市南潯出口下---湖鹽公路---南潯
3、寧波方向遊客:杭州灣大橋--乍嘉蘇高速(即蘇嘉杭高速)--申嘉湖高速(練市南潯出口下)--湖鹽公路--南潯
乘車路線
上海—南潯:上海客運總站、上海客運南站、虬江站長途汽車站、上海巴士高速客運(滬太站)、上海長途公司北區客運站都有到南潯的汽車
杭州-南潯:杭州汽車北站每天有數十趟班發往南潯車站的汽車,行程約2個小時,抵達南潯車站可乘當地三輪車到古鎮景區。
蘇州-南潯:蘇州汽車南站(南環東路迎春路口,市內公交29路、30路、31路和101路可達)每半小時發一班到南潯的班車。另外,蘇州汽車西站(蘇州新區長江路金山路口,蘇州樂園北側,火車站乘3路可達)也有車發往南潯,行程約1小時。
嘉興-南潯:嘉興汽車北站乘車,北站每天08:30-16:30有8趟班次到南潯,約半小時、1小時一趟不等,行程57公里。
湖州-南潯:原湖州汽車總站(現在叫浙北客運中心)每天06:30-17:30有快客到南潯,約15分鐘一班;湖州汽車新站,發往南潯泰安路客運站的車很多,快客20分鐘一班,約1個小時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