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音天鵝

啞音天鵝

啞音天鵝(Cygnus melancoryphus),又名黑嘴天鵝,北美黑嘴天鵝,是一種大型的游禽,體色潔白,脖頸細長。喜群居,喜歡棲息在開闊的、食物豐富的淺水水域,主要分布於北美地區,以水生植物葉、莖、種子和根莖為食。

基本信息

簡介

啞音天鵝啞音天鵝

啞音天鵝,又名北美黑嘴天鵝,是北美最大的原生鳥類,其體重和形態也是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水禽。全身除腳和嘴黑色外,其餘全為白色鳥喙黑色,頸特長。善於游泳,不善鳴叫,因此有“無聲天鵝”、“啞音天鵝”之稱。

在水中游泳時頸垂直朝上,頭向前平伸,兩翅緊貼兩側身上,身體前部沉入水中較多,後部較少,背部隆起,特別是在側面觀察更為明顯。

游泳輕盈而緩慢,起飛時兩翅不斷地拍打水面,兩腳在水面奔跑一段距離才能飛起。飛翔時頸向前伸直,兩腳伸至尾下。

形態特徵

雄鳥身長145~163厘米,體重1180g;雌鳥139~150厘米,體重1000g。平均翼展為2.03米。

雌雄同色,雌鳥體形略小於雄鳥,全身潔白,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沿嘴基有粉紅色喙線。跗蹠、蹼、爪亦為黑色。

幼鳥全身灰褐色,頭和頸部較暗,下體、尾和飛羽較淡,嘴黃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

生活習性

棲息地

啞音天鵝啞音天鵝

在繁殖期喜歡棲息在開闊的、食物豐富的淺水水域中,如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緩慢的河流,特別是在針葉林帶,最喜樺樹林帶和無林的高原湖泊與水塘,冬季則主要棲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庫、水塘、河流、海灘和開闊的農田地帶。覓食地和棲息地常常在一起或相距不遠。如無干擾,通常不換地方,棲息地較為固定。

群居性

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別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動,有時也多至數十至數百隻的大群棲息在一起。遷徙時常成6~20多隻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飛行高度較高,佇列整齊,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遷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區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因此遷徙持續時間較長。

食性

主要以水生植物葉、莖、種子和根莖為食,如蓮藕胡頹子和水草。嘴的掘食能力很強,甚至能挖掘埋藏於淤泥下0.5m處的食物。冬季有時也到農田覓食穀物和幼苗。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動物性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主要在早晨和黃昏覓食。

生長繁殖

繁殖地

繁殖地點是廣泛的北美西北部和中部的大型淺水池塘和緩慢的河流,在阿拉斯加發現育種的黑嘴天鵝數量最多。這些天鵝沿美國的太平洋沿岸遷徙。在冬天遷移到加拿大或美國西北地區東部,南部各州市,甚至南至帕戈薩、科羅拉多的斯普林斯。

產卵

啞音天鵝啞音天鵝

通常到達繁殖地的時間多在4月末至5月初。繁殖期5~6月。

營巢在大的湖泊、水塘和小島等水域岸邊乾燥地上或水邊淺水處大量堆集的乾蘆葦上。巢極為龐大,主要由乾蘆葦三棱草苔蘚構成,內放以細軟的乾草莖、苔蘚、羽毛和雌鳥從自己胸部和腹部拔下的絨羽。巢呈圓帽狀,底部直徑1m左右,巢高0.6~0.8m。雌鳥獨自營巢。每窩產卵4~7枚,通常4~5枚,產卵時間多在5月初至5月中旬。卵為白色或微具黃灰色,大小平均為113×73mm,重320g。

孵化

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當有危險時,雄鳥發出高聲鳴叫,雌鳥立刻用絨羽和巢邊植物將卵蓋住,然後飛走。雌鳥在孵卵期間通常僅在每天最暖和的時候才離巢很短時間去覓食,孵化期32~37天。

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跟隨雙親覓食,如遇危險,雙親先將它們藏入草叢中,然後自己飛走,直到危險過去才又飛回來。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

內蒙古發現百餘只黑嘴天鵝

2013年3月23日,內蒙古阿拉善盟牧民在該盟額濟納旗伊布圖嘎查的農田水塘里,發現百餘只北美黑嘴天鵝。黑嘴天鵝此前從未在內蒙古地區出現過,此次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出現黑嘴天鵝,在內蒙古尚屬首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