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7/620/ml2ZuM3X1EjM0UzM0Y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2Y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產生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7/f33/nBnauM3XzczM2MDMwc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3Y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國際貿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同以往的國際貿易存在明顯的不同: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表現出區域貿易的特徵,而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表現出全球性的特徵;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往往局限於某些特定的商品,不具備一般的代表性,而資本主義時期國際貿易的商品幾乎無所不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或稱世界貿易,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後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渠道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f/7be/nBnauM3X4gTNxkDMyc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3Y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各國經濟發展通過對外貿易“傳遞”的過程是:⑴世界市場價格變動→國內開放部門(經營對外貿易部門)價格變動→國內非開放部門價格變動;⑵國內價格變動→產量與價格變動;⑶產量與就業變動→整個經濟的變動(上升或下降)。影響“傳遞”的因素包括:⑴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⑵一國進出口在世界總進口值與總出口值中的比重,以及一國對某些世界性商品的供求在該種商品的世界總供給量和總需求中所占的比重;⑶雙邊貿易關係;⑷各國經濟政策。
計算
在現實的生產過程中,從“經濟”的角度考察,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取決於要素的市場價格,即生產成本。依據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MarginalProduct)等於生產要素的邊際成本(MarginalCost)的經濟效益定律,要素投入的最佳比例應能實現產量一定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或成本一定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也就是說,兩種生產要素須配置到二者的邊際技術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等於兩種要素的價格比率(FactorPriceRatio)的程度,即: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9/bad/nBnauM3XyAjNwUDOxA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wY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假定某國使用K(資本)和L(勞動)兩種要素生產M商品和T商品。為了實現產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兩種商品生產過程中對兩種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都必須滿足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5/c13/nBnauM3XwUDOwIDM3A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wY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3/f43/nBnauM3X4QzM0kzNyE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xY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a/862/nBnauM3X1IzM2gDN2E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xY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上圖中,等成本線同代表M商品一定產量的等產量曲線IM相切與M點,同代表T商品一定產量的等產量曲線IT相切與T點。從原點引出的OM射線和OT射線分別表明M商品和T商品的產量,因此又可以稱其為生產擴展線(ProductionExpansionLine)。顯然,OM射線在L軸上的斜率大於OT射線在L軸上的斜率,表明在該國要素價格一定的條件下,為著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該國採用密集使用資本要素的方法生產M商品,採用密集使用勞動要素的方法生產T商品。換言之,在該國要素價格一定的條件下,M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T商品是勞動密集型商品。可見,兩種商品生產擴展線的相互比較也表明兩種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
根據明哈斯的分析,就兩國的相互比較而論,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是不難理解的。仍假定有某一勞動要素相對豐裕的A國和另一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B國使用K和L兩種要素生產M和T兩種商品。而由M商品和T商品特定的生產函式決定的等產量曲線IM和IT又呈現出如以下圖所示之特定的走向和形狀,就一定會出現從不同國家的角度考察,M商品和T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相互“逆轉”的現象。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3/95a/nBnauM3XzgTN2gzM0I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yY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按照要素價格一定的條件下生產要素最佳配置的要求,勞動要素相對豐裕的A國分別在其等成本線同IM曲線和IT曲線的切點am和at上生產M商品和T商品;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B國分別在其等成本線同IM曲線和IT曲線的切點bm和bt上生產M商品和T商品。綜合比較A、B兩國兩種商品生產中的要素投入比例,A國較為密集地使用勞動要素,而B國則較為密集地使用資本要素。A、B兩國對生產方法的選定都符合它們各自的要素稟賦狀況,便於發揮它們各自的比較優勢。
比較A國兩種商品的生產擴展線Oam和Oat在L軸上的斜率可知,A國M商品中勞動要素的密集程度相對較高,T商品中資本要素的密集程度相對較高。在A國看來,M商品是勞動密集型商品,T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比較B國兩種商品的生產擴展線Obm和OBT在L軸上的斜率,可以看到在B國的生產過程中,M商品的資本密集程度相對較高,T商品的勞動密集程度相對較高。也就是說,在B國看來,M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T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兩國間M商品和T商品要素密集性質的相互“逆轉”是顯而易見的。
依照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原理,從由自身的要素稟賦狀況決定的比較優勢出發,A國出口M商品,進口T商品,B國出口T商品,進口M商品,都是天經地義的。但如兩國相互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觀察對方的對外貿易結構,就勢必出現“勞動要素豐裕的國家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資本要素豐裕的國家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這樣一種“反常”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僅就兩個國家的相互比較而論,雖然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的確可能發生“逆轉”,但兩國間卻鮮有建立在要素稟賦狀況基礎上的雙邊貿易,發生要素密集性質“逆轉”的商品更多的是在第三方市場上展開競爭。世界大米生產與貿易就是一個較為有說服力的佐證。作為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國家,美國在大米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重型農用機械、化肥、農藥和其他設備、技術。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緬甸等國作為傳統的優質大米生產國,從它們自身的要素稟賦狀況出發,則基本上是採用密集使用廉價勞動要素的方法從事大米的生產。這樣,同樣是生產大米這種特定的商品,在美國同東南亞國家的相互比較中,要素密集性質的“逆轉”是不言而喻的。在世界大米市場上,美國生產的“資本密集型”大米遇著了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勞動密集型”大米的激烈競爭。
手段
國際分工的形成與發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國際分工一旦形成,則又對世界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外貿易政策是各國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1.通過對外貿易,維護本國的社會制度。
2.建立經濟貿易集團,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爭奪勢力範圍。
3.通過對外貿易,擴大經濟技術交流,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堅持正義,維護世界和平。
作用
![商品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img/a/09b/nBnauM3X0QDO0IjM0cjNykjNyITMyQzM4kDMwADMwAzMxAzL3Y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作為一種最終需求,出口對經濟成長具有乘數效應,能夠引起社會總需求的多倍的擴大,從而對經濟成長產生有力的拉動和刺激作用。
二、國際貿易是促進國際間科學技術交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和套用一般都是在個別國家首先開始的,以後才通過各種渠道,主要是國際貿易,推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三、國際貿易是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由於世界經濟貿易的相互依存性,對外貿易的廣泛開展,使得一國經濟發展迴旋空間大大拓展,其抗禦外部衝擊和風險的能力也會大大增強,從而從總體上有利於保障經濟成長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