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白陶刻幾何紋瓿

商代白陶刻幾何紋瓿

商代白陶刻幾何紋瓿高20cm,口徑18.6cm,足徑15cm。瓿(bù)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下漸收,近足處外撇,圈足。通體雕刻紋飾,以精細的回紋作地襯托幾何紋,主次分明,錯落有致,顯得格外莊重精美。

名稱:白陶刻幾何紋瓿

商代白陶刻幾何紋瓿商代白陶刻幾何紋瓿

朝代:

介紹:

商代白陶刻幾何紋瓿高20cm,口徑18.6cm,足徑15cm。瓿(bù)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下漸收,近足處外撇,圈足。通體雕刻紋飾,以精細的回紋作地襯托幾何紋,主次分明,錯落有致,顯得格外莊重精美。

白陶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至商代,由於燒成溫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較精細,致使白陶質地更加潔白細膩。商代早期白陶器形以鬹(guī音歸)、(hé音禾)、爵為主,紋飾有人字形紋、拍印的繩紋和附加堆紋等。商代中期,器物增加了豆、罐、缽等,其裝飾除少數繩紋外,以素麵磨光為多。商代後期是白陶燒制的鼎盛期,在黃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遺址與墓葬中均發現不少白陶,其中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白陶最具特點,器物有觶(zhì音制)、壺、尊、(yǒu音有)等酒器和鼎、豆、盤、簋(guǐ音軌)等食器。紋飾常見有雲雷紋、漩渦紋、饕餮(tāotiè音濤帖)紋、蟬紋、曲折紋、夔(kuí音奎)紋等。特別是將細膩的雕刻作為白陶的主要裝飾技法,顯示了商代後期白陶的高度發展水平。

以回紋作地襯托幾何紋也是青銅器上裝飾的常用方法,以此顯示出紋飾的層次感,從而顯得華麗繁縟,更有甚者,紋飾的層次可達到三層以上。

參考資料: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