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炳林

唐炳林,字石屏,世居白牙市南的蓮塘村;清後期至民國初在世。他幼年入私塾讀書,資質穎慧,刻苦攻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唐炳林 ,字石屏,世居白牙市南的蓮塘村,清後期至民國初在世。他幼年入私塾讀書,資質穎慧,刻苦攻讀。成年後,以文聞名於時。因家境清貧,設帳授徒,贍養家庭,對功名並不汲汲以求。後遵母命應試,考取秀才,不久補廩生。

他生性剛直,仗義敢言,不為阿諛之行。他在縣人席寶田家教其兒子席沅生,同在席家執教的還另有一位教師。其時清朝政府政治腐敗,財政支絀,公開賣官鬻爵。席沅生已捐“道台”(正四品,職位在知府之上,是捐納所能得到的最高官階)。道台當時尊稱為“觀察”。那位教師口口聲聲呼席沅生為觀察,而他直呼其名,只看成是自己的一般弟子。席沅生對他極為尊敬。後來席沅生在長沙身居要職,將他接到長沙居住,執弟子之禮甚恭,按月供給豐厚。他受而不謝,視為當然。當時有一官僚淫佚無度,他即以詩諷諭。詩曰:“少年兩拒私奔女,一點真心天地知。四十年來談往事,風塵猶是舊操持。”那官僚見後,侷促不能自安。

作品

他精研四部,為文典雅,既工詩歌,尤善制聯。當時永州的最高學府頻洲書院向永屬八縣(零、祁、東、道、寧、永、江、新)的士人們徵求書院大門對聯。在數以千計的佳聯中,他的作品竟是青錢石選,一舉奪魁。全聯是:

濂溪派,瀟水南來,看此間大道瀠洄,便默會周子太極圖說;

帝舜陵,嶷峰東峙,願吾輩高山仰止,直上接虞庭精一心傳。

不久,永州又在東門外修建長亭,作官場上迎新送舊之用,民間稱為“接官亭”,建築雄偉,亭柱高大。同樣,該亭向全府征聯。他精心撰制一幅多達112字的長聯應徵,又獲首選。全聯為:

世路少閒人,春悵萍飄,夏驚瓜及,秋歸客燕,冬賞賓鴻,慨僕僕長征,祗贏得櫛風沐雨,幾經歷紅橋野店,紫塞邊關,名利注心頭,到處每從忙裡過。

郊原何限景,西流湘浦,南峙嵛峰,東臥金牛,北淳石馬,奈茫茫無際,都付與遠水遙山,剩收拾翠竹香苓,綠天息影,畫圖撐眼底,歡君盍向憩中看。

此長聯鐫刻在亭內石柱之上,署名為“東安稟生唐炳林撰”。零陵士紳們認為一府的首縣竟無聯入選,刻上“東安”二字,有失零陵的體面,於是以白銀三百兩為交換條件,請人向他說情,去掉“東安”二字。他雖然家道貧寒,並不為金錢所動,堅決地說:“‘東安’二字決不能去!我不能為了三百兩銀子更改我的祖籍!”來人怏怏而退。後來,“東安”二字雖刻上石柱,但不久便被人用石塊將它砸爛,不能辨認。

他寄情山水,性喜遊覽,足跡所至,必有題詠,並署姓名。永州的澹岩、東山、濂溪書院,長沙的天心閣、定王台、小瀛洲等名勝,他遊歷殆遍,或詩或聯,均有撰述。他曾游零陵名勝朝陽岩,寫有七津二首,不曾刻石,僅以紙書寫,貼於岩石:

(一)

除卻澹岩此最幽,是曾賞識幾名流。

地無元叟空經眼,文到柳侯已盡頭。

誰挾雄風出絕塞?我扶初日上高樓。

憑欄俯瞰湘江水,洗盡人間今古愁。

(二)

放他前輩茫茫去,那管後來游者誰。

古洞且酣今日興,朝陽忽近暮雲時。

江城十里詩中畫,山磐一聲岩上祠。

石隙藤蘿補月色,者番清趣少人知。

這兩首七律辭藻典麗,對仗工穩,意境恢宏;書法也深得何紹基的神韻,珠聯璧合,交映增輝,遊人爭相賞讚,一時傳遍全城。永州太守朱某的妹夫鳳凰縣熊希齡在此作客,見此二詩大為激賞。這時他正在永州城郊竹林寺內設館。熊邀朱太守同詣寺訪問,談論詩文,賓主盡歡。後熊希齡於民國三年(1914)任內閣總理。他的學生唐毓崧赴京謁見熊時,熊對他的情況詢問甚詳,並再三托唐毓崧代致問候之意。

他一生精研《周易》,著有《大易補釋繫辭詳解》,惜稿已散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