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祠

唐寅祠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於閶門內桃花塢廖家巷前新街10號準提庵(又名七子庵),明萬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構禪房數楹,天啟六年(1626年)楊大瀠創精舍於此,供奉準提佛像,名為準提庵。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館”。大殿後有樓房和附房,多為民國時所構,經歷代重修,成今天規模。

基本信息

簡介

唐寅祠唐寅祠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於閶門內桃花塢廖家巷前新街10號準提庵(又名七子庵)。唐寅(1470-1524),字伯虎,嘉靖三年(1524年)病逝,葬於橫塘王家村。嘉慶五年(1800年),吳縣知縣唐仲冕拓庵東別室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室名日“桃花仙館”,唐解元祠在大殿東偏,原系樓閣式建築,額“天章閣”。後歷代多次重修,準提庵大殿及兩廊曾於1989年、1996年兩次維修。2011年10月,開始全面重修。2012年12月,維修工程完工,成今天規模。

建築特點

唐寅祠唐寅祠
唐寅祠位於準提庵內。明萬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構禪房數楹,天啟六年(1626年)楊大瀠創精舍於此,供奉準提佛像,名為準提庵。清康熙時,江蘇巡撫宋犖重修。嘉慶五年(1800年)吳縣知縣唐仲冕又修,並拓庵東別室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館”。同治年間復修,1923年再修。 準提庵坐北朝南,現占地約2000平方米。山門面闊五間,進深七界,硬山造。梢間向北構東西兩廊各六間兩架,貫通大殿,中為廣庭。大殿面闊五間計18.2米,進深13界,計14米,高10.2米,單檐硬山頂,左右梢間雙層。山牆作觀音兜,兩側延伸為波浪形坡,牆中央塑“佛”字。大殿構築高敞,前為鶴脛軒廊,後作船篷軒廊。前廊梁枋木構幾乎無處不加雕飾,雕工甚精,有浙派風格。庵中曾附祀明蘇州知府金迥、復社中堅楊廷樞,今殿前東廊尚存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王琰題贊的《楊忠節公遺像》石刻,西廊有同治八年(1869年)胡伯仁所撰《金公祠記》碑石。大殿後有樓房和附房,多為民國時所構。

紀念人物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唐寅(1470-1524),字伯虎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進京會試時,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就此唐寅絕意仕途,遊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正德9年(1514年),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圖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嘉靖三年(1524年)病逝,葬於橫塘王家村。

唐寅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其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