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齒緣草

唐古拉齒緣草

唐古拉齒緣草(學名:Eritrichium tangkulaense)是紫草科齒緣草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西藏、新疆、甘肅等地,生長於海拔3,500米至4,9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路邊、山坡、河灘沙礫地或石山岩縫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15厘米。莖數條叢生,常在基部分枝,被短伏毛。基生葉倒披針狀匙形,長1-2厘米,寬2-8毫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唐古拉齒緣草唐古拉齒緣草

種中文名:唐古拉齒緣草

種拉丁名:EritrichiumtangkulaenseW.T.Wang

科中文名:紫草科

科拉丁名:Boraginaceae

屬中文名:齒緣草屬

屬拉丁名:Eritrichium

國內分布:產西藏(安多)、甘肅(酒泉)、新疆

海拔:3500-49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ActaPhytotax.Sin.18(4):519.pl.6:2.1980]

中國植物志:64(2):143

英文植物志:16:387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15厘米。莖數條叢生,常在基部分枝,被短伏毛。基生葉倒披針狀匙形,長1-2厘米,寬2-8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成柄,兩面被短伏毛,花後常枯萎;莖生葉卵狀長圓形,長0.8-1.2厘米,寬2-4毫米,無柄。花序似總狀花序,有5-10朵花,下部1-3枚苞片葉狀,向上苞片急劇變小,以至缺如;花梗長3-5毫米,生短伏毛,花期直立,果期多斜伸;

唐古拉齒緣草唐古拉齒緣草

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至長圓形,長1-2毫米,外面密被伏毛,內面先端疏被伏毛,花期直立,果期平展;花冠淡藍色、淡紫色或黃色,鍾狀筒形,筒長約為裂片的2倍,裂片近圓形,長0.5-0.7毫米,附屬物不明顯;花葯卵圓形,長0.2-0.3毫米;雌蕊基高約0.5毫米。小堅果背腹壓扁,被微毛或近無毛,除棱緣的刺外,長1-1.2毫米,寬0.8毫米,背盤平或微凸,腹面中肋龍骨突起,在著生面以上呈翅狀,著生面卵形,位腹面中部以下,棱緣的錨狀刺披針狀三角形,基部連合形成寬翅。

花果期7-9月。

產地分布

產西藏(安多)、甘肅(酒泉)、新疆。生海拔3500-4900米山坡、路邊、河灘沙礫地或石山岩縫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安多。

本種提示

本種與毛果齒緣草E.lasiocarpumW.T.Wang相似,但以一年或二年生,小堅果著生面位於腹面中部以下,緣刺基部連合形成寬翅而區別。

紫草科——齒緣草屬

紫草科,雙子葉植物,100屬,2000種,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中國有49屬,208種,全國均有分布,有些供藥用,有些供觀賞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