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齒緣草分布於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800米的地區,見於山坡草地、灌叢、石縫及石質乾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粗壯,直徑可達1厘米。莖數條,常形成不大的密簇。基生葉倒披針形,長3-6(-8)厘米,寬(-3)4-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兩面密被長短粗細不同的糙伏毛;莖生葉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5-3厘米,寬(3)4-8毫米,緣毛明顯或不明顯。
花序分枝2或3(-4)個,長1-2厘米,果期長2-5(-10)厘米,分枝有數至十數朵花,生苞腋外;苞片線狀披針形,長3-5毫米;花梗較粗壯,長2-5(-7)毫米,直立或稍斜伸,生白伏毛;花萼裂片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線形,長3.5-4毫米,寬1-1.5毫米,先端漸尖至急尖,兩面生糙伏毛,花期直立,果期多斜展;
花冠藍色,鍾狀輻形,筒長1.2-1.5毫米,裂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長3-3.5毫米,附屬物半月形至矮梯形,伸出喉外;花葯長圓形。小堅果近陀螺狀,除棱緣的刺外,長2-2.5毫米,寬1毫米,背面卵形或寬卵形,微凸,密布小疣突和剛毛,中肋明顯,腹面粗糙,有龍骨狀突起,著生面三角形,位於腹面中部或中下部,邊緣有三角形錨狀刺,刺具微毛基部連合或近分離。
花果期7-9月。
產地分布
產山西、河北、遼寧、內蒙古(呼盟)。生山坡草地、石縫、灌叢和石質乾山坡。
北齒緣草
藥用價值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藍梅。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齒緣草的花及葉。
【植物形態】齒緣草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具多數短分枝,被灰色絹毛。基生葉稍呈匙形,長3~6厘米;莖生葉線形,長1~3厘米。總狀花序短,長1~2厘米,結果期稍伸長;花小,藍色;花萼5裂;花冠檐部5裂;雄蕊5;子房4裂,柱頭扁球形。小堅果陀螺形,棱緣有短刺,不為錨狀,刺通常帶藍色。
生於石質山坡或岩石裂縫處。分布內蒙古及東北等地。
【採集】夏、秋採集,陰乾。
【性味】苦甘,寒。
【功用主治】清溫解熱。治感冒溫熱病,脈管炎。
【選方】①治流行性感冒發燒:齒緣草一錢五分,水煎服,每日三次。
②治感冒高燒:齒緣草、當藥、木鱉子、西伯利亞艾菊、草河車、訶子各等量。共研細面,每日三次,每次一錢至一錢五分,煎湯溫服。
紫草科——齒緣草屬
紫草科,雙子葉植物,100屬,2000種,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中國有49屬,208種,全國均有分布,有些供藥用,有些供觀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