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52厘米、寬29.8厘米、厚0.4厘米
浙江嵊州長樂鎮錢氏後裔收藏並捐獻
![](/img/2/15a/nBnauM3X1MjN5UjM5UTOzczM0MTM1MDN0IDMwADMwAjMxAzL1k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公元895年,錢鏐奉命討平叛逆董昌、統一兩浙後,897年8月,唐昭宗遣中使焦楚鍠賞賜錢鏐金書鐵券。該券呈拱形瓦狀,長52厘米,寬29.8厘米,厚0.4厘米,系熔鐵鑄成;上有凹下用黃金鑲嵌的字342個,其中正文325字,內容為表彰錢鏐平定董昌叛逆的功績和許諾讓錢鏐“長襲寵榮,克保富貴”,享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的優待。
錢鏐及其子孫十分重視這塊御賜鐵券,世代妥為保藏。趙匡胤稱帝建宋,逐漸統 一全國。978年,第五位吳越國王錢俶從大局考慮,為保護生靈和免遭生產力的破壞,遵照其祖武肅王錢鏐的遺命,將所轄的一軍十三州八十六縣、五十五萬零六百八十戶和
![](/img/2/669/nBnauM3X4UTOwQzM5UTOzczM0MTM1MDN0IDMwADMwAjMxAzL1k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局部](/img/8/139/nBnauM3XwQTMxATN5UTOzczM0MTM1MDN0IDMwADMwAjMxAzL1k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331年,一漁民在黃巖縣南地名為澤庫的附近一深水中偶爾網得此鐵券。時鐵券失落水中已56年。漁夫以斧試著劈券一角,見是鐵件,便丟於家中。附近村中一老學究略知鐵券的故事,便以鐵價將鐵券買走。天台錢氏得悉後,以10斛谷將鐵券購回,以後一直藏於天台錢氏宗祠。
1861年太平 軍入台,錢氏後人為防鐵券失落而將其沉於井底,局勢穩定後,才撈出重新藏於宗祠。至1895年,鐵券竟被人從宗祠里盜走。 1901年,有人將鐵券帶至嵊縣出售,被嵊
![](/img/e/eef/nBnauM3XyYzN5IjN5UTOzczM0MTM1MDN0IDMwADMwAjMxAzL1k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49年5月,長樂解放,長樂錢氏族人感到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可以信賴,遂將鐵券獻給國家,1951年由浙江博物館收藏並展出。1959年這件國寶文物上調至北京新建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這一金書鐵券,歷史上曾受宋太宗趙匡義、宋仁宗趙禎、宋神宗趙頊、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等六位皇帝的御覽。其中朱元璋曾御覽了兩次,乾隆皇帝則在覽後歸還時賜特製的裝券寶匣一隻,又親作“觀鐵券歌”詩文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