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秋水觀

哨遍·秋水觀

《哨遍·秋水觀》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創作於作者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期間。作品雖然反映出作者的田園之樂並希望從老莊思想中尋求解脫,但字裡行間,實則流露出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的複雜情感。

作品原文

哨遍·秋水觀(1)

蝸角鬥爭,左觸右蠻,一戰連千里。(2)君試思、方寸此心微。(3)總虛空、並包無際。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從來天地一稊米。(4)嗟小大相形,鳩鵬自樂,之二蟲又何知?5)記跖行仁義孔丘非。更殤樂長年老彭悲。(6)火鼠論寒,冰蠶語熱,定誰同異。(7)

噫。貴賤隨時。(8)連城才換一羊皮。誰與齊萬物?莊周吾夢見之。(9)正商略遺篇,翩然顧笑,空堂夢覺題秋水。(10)有客問洪河,百川灌雨,涇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渺滄溟、望洋東視。逡巡向若驚嘆,謂我非逢子。大方達觀之家未免,長見猶然笑耳。(11)此堂之水幾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作品注釋

(1)詞作於公元1198年(南宋慶元四年),時年稼軒五十九歲,故同期所作《哨遍·一壑自專》有“試回頭五十九年非”之句。秋水觀:即指稼軒瓢泉居處之秋水堂。

(2)“蝸角”三句:言蝸角兩國猶自一戰千里。《莊子·則陽篇》稱:蝸牛角上有二國,位於左角的叫觸氏,位於右角的稱蠻氏。兩國時為爭地而戰,每戰死數萬之眾。一方兵敗而逃,十五日始能返國。

(3)“君試思”兩句:言寸心雖小,卻可容納廣大宇宙。方寸:喻心。

(4)“喻此理”兩句:天地既然微若稊米,則泰山自應細如毫末。《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莊子·秋水篇》:“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等矣。”稊米:極細小之米。

(5)“嗟小大”三句:謂小大乃相對而言,鳩鵬各得其樂,二蟲殊難理解鵬飛萬里之樂。《莊子·逍遙遊》說:大鵬鳥飛往南海時,激起浪花三千里,飛向九萬里的高空。蜩與學鳩卻譏笑大鵬說,我飛落於樹林和地面之間即可,何必飛向九萬里高空而去南海呢?我飛向郊野,一天即返,腹中尚飽,而遠飛百里、千里之外,必須備就充足食糧。蜩與學鳩能知道什麼。二蟲:即指蜩與學鳩。蜩(tiáo條):蟬。學鳩:山雀一類小鳥。之:指代,這。

(6)“記跖行”兩句:跖自謂行事仁義而以孔子為非;殤子自稱長命而樂,彭祖卻因短壽而悲。意謂行為之是非,壽命之長短,均由人之認識而異。《莊子·盜跖篇》載有盜跖與孔子論辯事。盜跖(zhí植):相傳為春秋末期人,柳下惠之弟,與孔子並不同時,莊子仍藉以立說。《莊子·齊物論》:“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殤子:未成年而死者,即短命者,為假託人物。彭祖:傳說中的長壽者,謂壽七、八百歲。

(7)“火鼠”三句:火鼠冰蠶對冷熱之感受不同,他人殊難糾正。蘇軾《徐大正閒軒》:“冰蠶不知寒,火鼠不知暑。”火鼠:東方朔《神異經》:“南方之外有火山。……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紡織以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燒之則淨。可以作布,名火浣布。”冰蠶:《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定誰同異:《莊子·齊物論》以為在論辯中,因各人觀點之異同,無法判斷是非,無法相互糾正,因而也就無所謂對立的對方。

(8)“貴賤”兩句:貴賤常因視角不同而異。《莊子·秋水篇》:“以道(自然之常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萬物本身)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世俗眼光)觀之,貴賤不在己(謂不在物之身,而在人之貴賤)。”連城:指價值連城之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秦王願以十五城,易趙國之和氏璧。羊皮:《史記·秦本紀》載,秦穆公曾以五羖羊皮贖百里奚於楚。百里奚後拜相,稱五羖大夫。

(9)“誰與”兩句:謂莊子作《齊物論》。齊萬物:泯除萬物之間的差異。

(10)“正商略”三句:夢中研討《莊子》哲理,醒後即以《莊子·秋水》為堂名。遺篇:指《莊子》。

(11)“百川”十句:隱括《莊子·秋水篇》語意:秋來河水高漲,百川注入黃河,水勢浩大,以致兩岸不辨牛馬。於是河神欣然自喜,以為天下之美盡在於此。乃順流而東,及至北海,惟見汪洋一片,無岸無際。乃仰望海神,嘆曰:“……吾非至於子(海神)之門,則貽(危險)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涯:河岸。河伯:傳說中的河神,相傳名為馮夷。逡(jùn俊)巡:遲疑徘徊貌。若:海神名。大方之家,簡稱“方家”,謂道術修養深湛之人。後多指精通某種學問、藝術之人。

(12)“此堂”兩句:謂秋水堂前之水甚是微小。

作品賞析

公元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冬,辛棄疾四十二歲時,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這首詞作於此時期。此時,辛棄疾一面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湧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這首詞就反映了這種心境。詞由眼前秋水堂起興,而迭用《莊子》語意,以闡發《莊子·秋水篇》哲理自遣。主旨為莊子“齊物”觀,即世間“萬物一齊”,本無小大、是非、壽夭、冷熱、貴賤之別,一切無非因人因物因時而異。由此參悟:得何喜,失何憂。秋水堂前“清溪一曲”,雖至微至小,猶可陶冶性情,參悟玄理。

作者簡介

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但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 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 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 《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