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西北部的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北緣,由山地、沙漠、濕地地貌組成,屬荒漠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南北寬約42km,東西長約53km。總面積1236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58390公頃,緩衝區面積25670公頃,實驗區面積39540公頃。200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荒漠植被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6°09′~106°50′,北緯40°30′~40°57′之間。西以阿拉善左旗烏拉特後旗磴口縣三旗縣交會點。

1691高程點向東北沿烏拉特後旗邊界到希寧烏蘇為西界;折向東南沿烏拉特後旗邊界到沙金套海蘇木巴音烏拉嘎查,向東沿杭錦後旗邊界至磴口縣公地鄉公地村西界交會點為北界;折向西南經沙金套海蘇木政府所在地西界至沙罩子灘,向東至公地鄉海子崗(陳普海子東界),向西南經西海崗西界到那仁呼熱為東界;折向西北沿四支渠經查乾其勒格,向西經哈拉金陶勒蓋到阿僧高勒口,沿阿僧高勒至阿拉善左旗、烏拉特後旗、磴口縣三旗縣交會點為南界。

氣候特徵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深處內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冬寒漫長,春秋短暫,夏季炎熱,降水量少,氣候乾燥,風沙多,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溫差大,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為7.6℃,年均日照時數為3209.5小時,植物生長期的5—9月份光含有效輻射40.19千卡/平方厘米,植物生長期積溫約為3100℃,是中國光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生長期晝夜溫差14.5℃,4—9月份日溫差14—22℃。歷年平均降水量142.7毫米,平均蒸發量為2381毫米,乾燥度4.08;年平均無霜期136一144天,年平均風速3米/秒,常年風向西南。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是由於複雜的地形地貌和地理條件形成的。晝夜溫差大,積溫高,全國也是少有。

水文資料

保護區位於黃河幹流上,有上世紀60年代初興建的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優越的地理條件,使保護區在河套灌區的引黃灌溉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磴口縣境內,黃河流經境內52公里。灌水乾渠(烏沈乾渠)33公里,灌域49萬畝。灌水分乾渠2條:東風渠長45.6公里,灌域23.7萬畝;大灘渠長19.3公里,灌域10.8萬畝。有排水乾溝2條:—排乾流徑長16.7公里,二排乾流徑長28.5公里。有排水分乾溝3條:紅衛分乾溝長16.9公里,渡口分乾溝長重4.7公里(揚水和自排各半),公地分乾溝長12.8公里(揚水)。年引水量約6億立方米,地面水徑流量233.81萬立方米

地貌特徵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境內地形地貌複雜,地貌可分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個類型。

其中,北及偏北是高聳巍峨的狼山山脈,為土石山區,面積145.3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3.2%;西部是廣袤的烏蘭布和大沙漠,地表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蓋,南面是奔騰咆哮的古老黃河,整個地形除山區外呈現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逐步向西北傾斜,從東南總乾渠引水閘到西北烏蘭布和沙區,坡降23米。境內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植物資源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沙冬青

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6種,瀕危保護植物總面積15500公頃。其中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沙冬青、綿刺肉蓯蓉,面積約10200公頃,蓋度在30%以上的面積為10000公頃;國家三級瀕危保護植物有梭梭蒙古扁桃胡楊,面積5300公頃,蓋度在30%以上的面積為4500公頃。樹種有喬木22種,分屬於8科10屬。灌木29種,分屬於14科20屬,其中沙生灌木25種。上述樹種中有用材林樹種16種,防護林樹種8種,固沙林樹種10種。主要有紅柳河柳、胡楊、梭梭、檸條沙冬青山榆蒙古扁桃沙篙白刺等。

野生植物資源:全縣共有野生植物350種。被列為自治區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梭梭、胡楊、肉蓯蓉、沙冬青。被列為自治區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甘草、文冠果。野生經濟植物主要有甘草、肉蓯蓉、鎖陽、髮菜及蒙古扁桃。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綿刺
其中飼用植物有:沙打旺、梭梭、花棒、沙棘等;

藥用植物有:甘草鎖陽肉蓯蓉沙棘

食用釀造用植物有:沙棘、沙棗、白刺;

油用植物有:沙棘、文冠果、沙棗;

芳香植物有:沙棘、沙棗、艾。

染料植物有:沙棘;

觀賞植物有:沙冬青。

此外還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沙蘆草

動物資源

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動植物物種多樣,生態系統脆弱,是開展科研、定位監測、普及推廣科學技術,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的良好場所,是天然的教學“大課堂”、“科研實驗場”。尤其對研究荒漠生態系統演變規律、荒漠動植物生存和生長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北山羊

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北山羊金雕黑鸛白鶴大鴇波斑鴇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盤羊青羊黃羊岩羊、漠貓、疣鼻天鵝、灰鶴、紅隼禿鷲等16種。另外,7種野生動物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3種鳥類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物種,8種鳥類屬於《中澳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的保護物種。

每年4一5月份,有近3萬隻白天鵝疣鼻天鵝等候鳥從洞庭湖飛抵該保護區,棲息一個月後飛往西伯利亞。為保護白天鵝,該保護區管理部門組建了一支45人的專業巡護隊伍,從4月初到5月中旬晝夜巡邏,防止白天鵝受到人為及意外傷害侵擾。同時通過實施生態補水等措施加強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治理,為白天鵝創造了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

波斑鴇

波斑鴇:中東中亞印度西北部,新疆西部及內蒙古西北部的罕見留鳥;棲於半荒漠、沙丘及鹽鹼地。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等體型(70厘米)的斑駁褐色鴇。下體偏白。繁殖期雄鳥頸灰色,頸側具黑色鬆軟絲狀羽。飛行時雙翼可見黑色粗大橫紋,初級飛羽羽尖黑色,基部具大的白色斑塊。虹膜金黃;嘴:上嘴深色,下嘴黃色;腳棕黃。

北山羊

別名:亞洲羚羊,紅羊,懸羊。牛科,羊亞科,山羊屬。棲息于海拔3500-6000米的高原裸岩和山腰碎石嶙峋的地帶,冬天也不遷移到很低的地方,所以堪稱為棲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動物之一。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北山羊形似家山羊而體形較大。夏毛棕黃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白色;冬毛長而色淺淡。雄獸和雌獸的頭上都有角,雄獸的角更是極為發達,長度一般為100厘米左右,最高記錄為147.3厘米。角的形狀為前寬後窄,橫剖面近似三角形,粗度在25-30厘米之間,角的前面還有大而明顯的橫嵴,數目大約有14-15個,雖然並不盤旋,但彎度一般也達到半圈乃至三分之二圈,雌獸角較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