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兀良哈
兀良哈是明朝人對蒙古東部的稱呼,又名朵顏三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泰寧衛、朵顏衛、福余衛指揮使司,統稱朵顏三衛。因朵顏衛地險而強,且...
蒙古東部的稱呼 基本內容 蒙古族姓氏 -
兀良哈[蒙古東部的稱呼]
兀良哈三衛是明朝人對寧王的部屬蒙古東部的稱呼,又名朵顏三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泰寧衛、朵顏衛、福余衛指揮使司,統稱朵顏三衛。因朵顏...
-
剌姓
剌姓源於蒙古族,回族,滿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契丹族。
歷史發展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家譜文獻 歷史名人 -
畏兀兒族
畏兀兒人又稱偉兀、西州回鶻。唐朝時期稱作回鶻人。回鶻人原居於漠北,回鶻汗國時代,已有一些回鶻族部落遷居到今天山以北和河西一帶。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於...
歷史 宗教 文字 與維吾爾關係 -
兀良哈三衛
兀良哈三衛又稱朵顏三衛簡稱兀良哈。明太祖在大寧地區設北平行都司,封十七子朱權為寧王鎮守。藍玉平納哈出後,當地蒙古諸部皆降,1389年設定三衛。宣德五年後...
歷史沿革 南遷 宗教因素 -
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又稱和林、和寧。是在草原深處克烈部或回鶻都城的基礎上創建的蒙古帝國首都,元朝嶺北行省首府,13世紀中葉世界的中心,地緣位置極為重要,有所謂“天策...
城市介紹 地理環境 歷史背景 地緣價值 構築和布局 -
畏兀兒
元朝西北族名。宋代稱高昌回鶻,元代稱畏兀兒。漢文文獻中,還有畏吾兒、偉兀、偉吾而、衛吾、委兀、外五、瑰古、烏鵒、畏午兒等不同譯法。
畏兀兒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哈剌亦哈赤北魯
子四人:曰塔塔兒,曰忽棧,曰火兒思蠻,曰月兒思蠻。世祖命火兒思蠻從雪雪的斤鎮雲南。月兒思蠻事憲宗,襲父爵,兼領僧人。後因軍帥札忽兒台據別失八里,盡室徙...
基本資料 -
畏兀兒人
畏兀兒人,又稱西州回鶻。唐朝時期稱作回鶻人。回鶻人原居於漠北,回鶻汗國時代,已有一些回鶻族部落遷居到今天山以北和河西一帶。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於黠戛...
歷史 文化 畏兀兒與維吾爾 -
弘吉剌·孛兒帖
弘吉剌·孛兒帖(1161-?)諡號光獻翼聖皇后,姓博司忽兒翁吉剌,現蒙古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右旗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也是正宮皇后,年長一歲。 居於第一...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