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背後的故事

品牌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介紹了18家世界知名企業的成長故事,故事裡的企業有成功,也有失敗。18個故事包含了我們當代生活里最熟悉的麥當勞、可口可樂、宜家、耐克、諾基亞、服飾、電子、交通和娛樂七大行業。在每一個故事裡,讀者都將看到熟悉的國際品牌不為人知的文化與歷史,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述與分析,也將揭示出影響品牌甚至整個企業興衰的背後力量,是領導者的個人魅力,企業的內部氛圍,亦或品牌所處的東西文化環境?這是今天致力於商業的人們需要了解,也是對當代文化有興趣的人們不容忽視的領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品牌,到底是什麼?

品牌的背後都蘊涵著獨特的故事,其中融合了創立者、經營者的價值觀,企業文化和經營策略。品牌的建設者打造出品牌形象的同時,也賦予了產品以靈魂,由此博取消費者的認同和選擇。——企業文化與全球品牌

本書讓讀者得以深入探索潛藏在每個成功產品內的靈魂——品牌。

——Michele Lacynxki,《德國華商報》國際經濟版編輯

對於從事品牌行銷的人士,或正在修習相關課程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本必讀的書。作者透視國際商業舞台中的特定文化要素,提出富有知識與價值的洞察,並將這些深入觀察的結果,以令人激賞的方式,呈現在這本講述企業文化與品牌故事的出色作品中。

——Dr.Tom Hardiman,IBM International Treasury Services Company董事長

這是一本不同凡響的書,貢獻卓著且具價值。本書深入挖掘國際合併案中具關鍵性的文化背景等軟性因素。歐洲與亞洲的經濟合作,極需此種專業知識作為基礎。

——Professor Helmut Haussmann,德國前經濟部長

作者簡介

艾爾布萊特·羅賽切,1955年生於德國,1982年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博士學位。曾服務於柏林的德意志銀行,後在歐盟執行委員會供職。自2003年起擔任Aisa Europe Journal主編。出版過多部有關歐亞政治經濟的著作,並在世界多所大學擔任教職。

目錄

引言:企業識別與品牌戰略

滿足你的口腹之慾:食品業

麥當勞:誰愛漢堡包

瑪氏:不只是糖果與貓食的製造者

瑞士蓮朱古力:甜中帶苦的好滋味

龜甲萬:遠渡重洋的調味醬

不只是解渴:飲料業

可口可樂:美國的代名詞

野牛草伏特加:潛力無烈酒

消費結合消遣:零售業

宜家:從瑞典的南部小鎮走向全球

西武:帝國的興衰史

在穿著中創造時尚:服飾業

班尼頓:四海一家

耐克:做就是了

讓生活更精彩:電子業

諾基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索尼:盛田製造

縮短世界的距離:交通業

維珍:布蘭森爵士的傑作

豐田:不情願地走向國際舞台

菲亞特:曲終人未散

戴姆勒-克萊斯勒與寶馬-羅孚汽車:企業合併致品牌遭殃

營造歡樂的氣氛:娛樂業

樂高:積木的世界

迪斯尼:魔力無限

書摘

向世界進軍

在1970年代初期,可口可樂在日本的投資已經開花結果,日本市場成為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市場。1973年,即使面對日益激進的消費者運動,以及各式各樣的進口障礙,日本地區的獲利仍占公司全部利潤的18%。1972年,當時的喬治亞州州長吉米·卡特(Jimmycarter)透露,有意角逐總統大位,並尋求當時的可口可樂執行長保羅·奧斯汀(I)aul Austin)的支援。奧斯汀一口答應,卻沒有想到籍籍無名的卡特最後居然會馬到成功。當這個喬治亞州的卅l長遠遊至東京與布魯塞爾時,表面上是為了促進美國貿易,實際上也獲得了相當多的國際經驗與曝光。當時,所到之處可口可樂的員工都跟隨在卡特身邊,並提供有關當地政治、文化與經濟的相關信息。在奧斯汀的贊助下,卡特得以加入,成為由戴維德·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成立的、享有特權的三邊委員會(Trilateral Commission)的成員。

1977年,保羅·奧斯汀悄悄飛到古巴,與卡斯楚密談有關可口可樂重回古巴銷售的事宜。雖然因為古巴在1961年沒收了可口可樂的廠房,可口可樂在法律上對於古巴具有2750萬美元的請求權;不過,他的任務最後還是以失敗收場。由於之前已答應卡特總統向其簡報古巴之行,所以奧斯汀回國之後,即與卡特在白宮短暫會晤。當時以一支利筆聞名的專欄作家威廉·沙費爾(william Safire)得知此事之後即指出,這是一樁邪惡的交易,目的是為了取得古巴的甘蔗,他說:“卡特一可口可樂一卡斯楚的蔗糖外交,確有其事,而這是一種利益上的衝突。”

在協商產品進入葡萄牙、埃及、葉門、蘇丹、前蘇聯以及中國的事情上,奧斯汀就比較成功,而這雖然不能直接歸功於卡特的介入,但是眾所皆知,美國總統與這家軟性飲料公司的友好,毫無疑問地對這些事的告捷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例如,等待多時的葡萄牙的準人,即不尋常地與美國財政部核准3億美元的貸款時機不謀而合。

因此,在卡特的暗助之下,可口可樂在一個個國家接連傳出捷報——除了印度之外。可口可樂不願將其配方透露給印度政府,而在1977年決定撤出印度。不過,憑心而論,可口可樂的成功是早在美國總統的協助之前,通過其多年來的耐心協商才降臨的。例如,鮑伯·白樂德瓦特(Bob Broadwater)在莫斯科的努力,功不可沒。雖然百事可樂在前蘇聯擁有唯一的可樂銷售權,且有效期至1984年。但是,當時蘇聯總理柯錫金(Kosygin)的人馬卻答應可口可樂,可以在特殊的場合中供應其飲料。1978年,白樂德瓦特與前蘇聯簽署一份契約,主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