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鏽病

破壞性最大的咖啡樹疾病,為咖啡駝孢鏽菌(Hemileia vastatrix)所致。此病在非洲、近東及印度、亞洲、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等生產咖啡的地區發生已久,1970年首次出現於西半球,發現於巴西。斯里蘭卡及爪哇一度興旺的咖啡種植園即毀於該病。症狀為葉表面出現黃色小油斑,後擴大成鮮橙色至紅色圓斑,最後轉褐色,具黃色邊緣。鏽菌孢子堆位於葉下表面,橙黃色,後轉黑色。病葉下垂,逐漸脫落,數年內植株即死亡。控制方法為於潮濕季節及時噴殺真菌劑;某些地區的種植園已遷移至海拔1,800∼2,100公尺(6,000∼7,000呎)較涼爽的地方,在該處鏽菌不易繁殖。施行檢疫亦減少遠距離播散的機會。

病原

病原菌有兩種:咖啡駝孢鏽菌(Hemileia vastatrix Berk.et Br.)引起黃鏽病,咖啡鏽菌(Hemileia coffeicola)引起灰鏽病。

危害症狀

主要在葉片上發生,果實及枝條極少發病。葉片被鏽病菌侵染後,葉背面最初出現淺黃色水漬狀小病斑,病斑周圍有淺綠色暈圈,病斑擴大到5~8mm 時,病部從氣孔長出橙黃色粉狀孢子堆,病斑逐漸擴大,數個病斑連成不規則形的大病斑,以後病斑中央乾枯變褐色,褐色病斑在葉片兩面都可見。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①咖啡園應適當種植蔭蔽樹;②充分利用防風林的生態效應;③合理密植;④搞好園間衛生;⑤合理施肥;⑥選種抗病品種。化學防治:目前用於防治咖啡鏽病的農藥主要有含銅殺菌劑和內吸性殺菌劑。含銅殺菌劑中以0.5%鹼性或中性波爾多液最為普遍;其次是50%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使用濃度為0.35%~0.7%;50%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使用濃度為0.3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