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搬遷
2010年年底,瑤海區三里街街道在合肥開通首個官方拆遷微博,實況直播“雙窯洞棚戶區”搬遷過程。這一創新做法引起全國關注。
拆遷是個難題,但作為合肥的老工業區,瑤海區集中了很多老的工礦企業,擁有占全市總量60%以上的危舊房、城中村和棚戶區。全區共有危舊房、城中村和棚戶改造地塊100個,面積2萬多畝。基礎設施陳舊、人口十分密集、困難群體較多,居民居住環境、生活條件較差。
針對民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瑤海區推行“陽光拆遷政策、陽光補償安置標準”,將拆遷政策、拆遷程式、補償標準、補償數額、簽約過程全部置於民眾的監督之下,從入戶調查到資料審核,從張榜公布到簽訂協定,做到一碗水端平,消除民眾的心頭之慮。
為了讓拆遷“正義”看得見,讓所有的“程式”在陽光下“運行”,確保民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在拆遷現場,銅陵路街道將交房流程、注意事項、拆遷安置補償、附屬物登記、房屋面積以及提前搬遷獎勵等全程公示。同時,邀請轄區內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老黨員進行監督評議,並推選5名民眾參與監督,進行“全過程”監督。
充分尊重居民
只有充分發揮好民眾改造自己家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拆遷才能順利且有效。為此,瑤海區在拆遷啟動前就廣開民眾利益表達通道,充分尊重民眾的意願,站在搬遷戶的角度“換位思考”。
在瑤海區玻璃廠、華貝廠危舊房改造項目中,總占地面積211.9畝,拆遷總戶數353戶,建築面積約15606平方米,戶均30平方米以下占50%,低保戶占70%。對於“要不要改造”、“怎樣改造”,不再由政府單方面“為民而定”,而是先看居民的“意見”、聽民眾的“想法”。
啟動拆遷之前,圍繞拆遷改造方案,集中7天時間挨家挨戶登門徵求意見,對方案進行完善,直至超過95%的民眾同意改造、支持拆遷安置方案,才正式開展。
2011年搬遷目標
通過和諧搬遷,瑤海區舊城改造正全面提速。2010年瑤海區啟動城改項目17個,完成拆遷約100萬平方米。劉大郢城中村、華貝廠玻璃廠危舊房、胡崗城中村等11個項目拆遷圓滿收官,老火車站綜合改造、汽配城改造等6個項目搬遷大頭落地。新海家園二期、龍騰家園二期、馬鋼800畝新征地等恢復點30多萬平方米、3208套安置房分配結束。新海家園三期、少荃家園二期、東七城中村、東崗整體搬遷、文澮苑等復建點順利推進。
2011年瑤海區在加快完成2010年已開工項目的基礎上,將加快完成2010年已啟動的火車南站、壩上街(含糧食二庫)、汽配城改造、紡織一村、聖大國際、省二建西等搬遷任務。按照制定的棚戶區、城中村改造計畫,今年再啟動市二建一處、合浦北村、煤球廠生活區、安針六十間、糧食局大院、紡織品大院、華貝皮革廠綜合改造、榮電小區、合鋼文明大院小區、幸福村、東崗下剩五個居民組整體搬遷等25個以上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
“十二五”期間,瑤海區計畫每年啟動並實質性推進10至20個城改項目,用3~5年時間基本完成老舊城區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