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恪靖公主

提到中國古代史上的“和親”或“聯姻”,人們馬上會想到漢代的昭君出塞,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作為封建社會的弱女子,對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係的和好發揮了她們的特殊作用。在清朝統治時期,清政府為了與蒙古保持親密的關係,“聯姻”這種最為行之有效的懷柔政策始終為統治者所鍾愛。

清朝的滿蒙聯姻

提到中國古代史上的“和親”或“聯姻”,人們馬上會想到漢代的昭君出塞,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作為封建社會的弱女子,對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係的和好發揮了她們的特殊作用。在清朝統治時期,清政府為了與蒙古保持親密的關係,“聯姻”這種最為行之有效的懷柔政策始終為統治者所鍾愛。
清代的滿蒙聯姻與之前的朝代有所不同的是,聯姻並不是偶然為之,而是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參與聯姻的人也不是一兩個女子,而是一大批人。均據檔案、《玉牒》的史料記載,清朝入關前後,滿蒙聯姻多達 586次,這總計586次的通婚,滿族皇家出嫁給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達430名。滿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正是這種姻親關係,對中國北方這兩大尚武勇悍民族的長期和好、對清廷統轄與治理邊疆蒙古地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清朝皇帝在這個方面一直是以身作則的表率。在滿清十二名皇帝中,除去沒有後人的同治、光緒、宣統以外,其餘皇帝均有女兒嫁到蒙古,人數最多的皇太極時期,有多達十名皇室公主(有至少和碩公主以上封號的)成為滿蒙和親的實踐者。

康熙的懷柔蒙古政策

康熙皇帝作為滿清定鼎中原後的第二個皇帝,肩負著創業守成的雙重任務,在懷柔蒙古方面自然也屬不遺餘力。康熙皇帝的九個女兒中(長大成人者),先後有七人嫁去了蒙古。她們分別是:固倫純禧公主、固倫榮憲公主、和碩端靜公主固倫恪靖公主、固倫純愨公主、和碩溫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今天我們重點要說的就是,康熙皇帝的第六個女兒,人稱四公主的固倫恪靖公主
提起公主府來,人們都知道它是呼和浩特市的一處名勝古蹟。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公主府的主人———清康熙和碩恪靖公主曾在北上“和親”的途中在清水河縣生活了許多年,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和佳話。

康熙的六女

六女(1679一1735):固倫公主。玄燁之第六女。其母為玄燁貴人郭絡羅氏,與十九子允(礻禹)同母。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時年19歲,受封為和碩公主,嫁給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康熙四十五年(1706)公主受封為和碩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晉封為固倫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時年57歲。

“草原巾幗”恪靖公主

應該說,在康熙皇帝嫁到蒙古的女兒中,恪靖公主的婚姻意義可謂是最重大的一個,在前面的《熙朝公主(二)》中我們也提到過,恪靖公主是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內附之後第一位下家的公主。
當然,本文既然稱恪靖公主為“草原巾幗”自然是因為有其特別之處。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裡,女子的地位往往是十分低下的,即便是金尊玉貴的公主,也只是男性政治社會下的附屬品。然而恪靖公主卻與眾不同,她嫁到蒙古並不只僅僅是以自己的身體和終身幸福作為連線滿蒙兩族的紐帶,而真正行使了皇朝在蒙古的監國權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恪靖公主的夫君

要想了解恪靖公主在歷史上的地位,就要首先了解她所嫁的部族在清朝歷史上的地位。恪靖公主的夫君名叫敦多布多爾濟,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第三代圖謝土汗。我們知道,當時的蒙古是分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個部分。漠南蒙古就是我們所說的內蒙古,也是最早與清政府建立親密關係的部分;漠西蒙古就是額魯特蒙古,是我們說熟悉的噶爾丹所在的蒙古;另外的漠北蒙古,就是今天的外蒙古,也是恪靖公主下嫁的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最初是相對獨立的蒙古支系,由土謝圖汗部、扎薩克圖汗部、車臣汗部和賽因諾顏部組成。他們的部族首領也保存了“汗王”的稱號。在康熙二十六年時,由於喀爾丹的侵擾,土謝圖汗率先帥全部內附清朝,之後,其餘喀爾喀各不也先後內附。使整個外蒙古也置於清政府的直接統轄之下。同時,也開啟了清朝與外蒙之間聯姻的序幕。
恪靖公主嫁給敦多布多爾濟之後,本應回到外蒙古的庫倫((今天的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的王府中去,但由於噶爾丹的參與兵力上有力量,漠北烽煙海沒有完全熄滅,康熙皇帝不放心,於是賜公主住歸化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舊城)。據《公主府志》記載,公主曾經三次遷居。第一次是在清水河縣。清水河縣位於呼和浩特市南100公里。當年,恪靖公主的府邸就在縣城裡的花園巷。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親征後,漠北硝煙尚未散盡。歸化城同樣處於戰爭前沿,為保證公主的絕對安全,康熙皇帝就讓她暫時諸在清水河,因為這裡距離山西的八旗駐防很近。

公主府

第二次是在歸化城西的扎達河畔。隨著戰火的遠去,克靖公主遷居到歸化城西的扎達河畔。傳說,恪靖公主從清水河來到歸化城後,立即為這裡的自然風光所傾倒:峰巒疊翠的大青山像一座長長的玉屏擋在北邊。大黑河、小黑河、哈拉沁河、烏素圖河,像條條銀練穿梭於良田之中。歸化城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時明清時期北方的重要商埠。因此,公主不想走了。經康熙欽定,公主府就該在離歸化城北門2.5公里的扎達河東岸。這座公主府至今仍留在呼和浩特市,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多年過去了,在內蒙古草原上,公主府作為呼和浩特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歷史載體之一,已經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和紐帶.

“海蚌公主”稱號的由來

熟悉恪靖公主的人都知道,可靖公主有一個稱號,叫“海蚌公主”。其實,“海蚌(勃)”是滿語,漢譯為“參謀”、“議事”。當年的恪靖公主權傾漠南、漠北。她的府第就是歸化城中的獨立王國。不但不受歸化將軍、督統衙門的管轄,而且將軍、督統還得給她跪安問好。並且她還有參政的權力,有皇帝監國的義務。其實,清朝家去蒙古的公主中,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海蚌”的權力。比如前面提到的榮憲公主,由於額附烏爾袞常年在外征戰,所以巴林的政務基本上都由榮憲公主掌管。包括後來修建著名的薈福寺和康熙行宮。但是,這種參政還是帶有家務的性質,而恪靖公主卻是擺脫了家務的範圍,真正的加入了政治的決策之中。

恪靖公主的權利

恪靖公主當年的權利到底有多大?據《喀爾喀三旗大法規》緒言裡稱,本法規是“蒙鍾根允準”制定的。鍾根(jünggin )即漢語“中宮”的音譯,這裡指土謝圖汗妃,即康熙皇帝第六女和碩恪靖公主。她是清封第二任土謝圖汗和碩額駙敦多布多爾濟之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土謝圖汗多爾濟厄爾德尼阿海時,經公主允準制定了《喀爾喀三旗大法規》。雖然這部法律的制定肯定是得到康熙皇帝同意的,但公主的地位也可見一斑。
恪靖公主不但參與政事,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做得還十分不錯。據說,恪靖公主對老百姓相當體恤。《公主府志》說她:“恭儉柔順,不待皇家之驕,嫻於禮教。”在她暫住過的清水河曾有一塊功德碑,上邊歌頌她“自開墾以來,凡我農人踴躍爭趨者.紛紛然不可勝數”,“實公主之盛德所感也”。這裡指公主暫住清水河期間,曾圈地4萬餘畝開墾種地,吸引了殺虎口外大批漢民前來墾殖,連年豐收之事。為此,康熙曾親筆御書兩匾訓示警戒自己的女兒。一匾日“蕭嫻禮范”,一匾日“靜宜堂”,掛在公主府的過殿和寢堂。(呵呵,康來康熙皇帝還是不能允許女兒超出自己身份範圍內的舉動,這也是封建男權的象徵)。
恪靖公主下嫁後,喀爾喀諸部沒有再起內江,齊心協力將矛頭指向搞分裂的噶爾丹。喀爾喀三部(雍正時又分出賽音諾顏部,合稱四部)全體內附,構成了清朝大一統的版圖,促進了蒙古各部與內地的文化、經濟交流發展;使晉商大顯身手,創建了北國商貿黃金網。怪不得《公主府志》對恪靖公主有很高的評價:“外蒙古二百餘年,潛心內附者,亦此公主。”看來小女子並非只是浪的虛名,而是用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抱負。

恪靖公主的生活

政治上雖然取得了成功,可是恪靖公主真的幸福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在上一篇我們曾經說到過,榮憲公主是康熙諸女中最受康熙鍾愛的女兒,那恪靖公主呢?
恪靖公主的母親是康熙的貴人郭絡羅氏,從她的位份和生育情況來看,她並不是一個的寵的妃嬪。但是她的姐姐,就是在康熙面前聖眷優渥的宜妃郭絡羅氏。宜妃自己生了三個兒子,但是卻沒有女兒,而對於女兒緣較淺的康熙皇帝,想來對女兒也是十分喜愛的。因而宜妃也就對這個外甥女格外的看重。也許是占了姨光,也許是年級小小的恪靖公主也確實能引起父親的關注,在她十三歲那年因“既嫻內治,宜被殊榮”被封為和碩公主。後來,在康熙四十五年(下嫁九年後)時又以“居心柔嘉,婦德無違”被封為和碩恪靖公主。後來,恪靖公主在呼市東郊圈占了兩萬多公頃水田,在武川建了馬場,康熙還詔令:“大黑河水優先供公主田園使用。” 由此看來,在康熙眼中,恪靖公主雖然不相榮憲公主那樣令他喜歡,但在諸公主中,也是比較的寵的一個。
可是不管怎么說,在父親心中,姐姐的地位遠比自己要高,恪靖公主只是個皇女時,姐姐榮憲公主就已經是和碩公主。恪靖公主下嫁意義如此重大,卻只得到和碩的封號;姐姐卻在下嫁當年被封為榮憲公主;恪靖公主好容易得到“恪靖”的封號時,姐姐卻已經被父親破格進封為固倫公主。恪靖公主則是在雍正二年時,雍正皇帝才下旨諭禮部:“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內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滿百日,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為固倫公主(大公主指得是純禧公主,四公主指得是恪靖公主)。”看來,恪靖公主恐怕很難從康熙那兒得到最貼心的疼愛。既然父親那裡得不到,能否從丈夫那裡獲得美滿的愛情呢?恪靖公主看來還是沒有姐姐榮憲公主幸運,她又一次失望了。

額附得生平

我們先來看看這位額附得生平。
敦多市多爾濟系多羅郡王噶勒丹多爾濟之長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襲札薩克多羅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晉襲和碩親王襲土謝圖汗。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復封親王。乾隆八年(1743)去世。
據史書記載,敦多布多爾濟之所以被罷免土謝圖汗得封號,是因為他“庸劣無能”。我們可以想像,充滿男子豪氣的恪靖公主於這樣一位庸劣的夫君在一起,何言幸福?在我看來,恪靖公主的身世性格像極了《紅樓夢》重的三小姐賈探春,勇敢潑辣,聰明能幹。但縱然心比天高,卻也有很多苦惱。恪靖公主比探春幸運,她終於在政治上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也算是小小的實現理想。可女人畢竟是女人,女人真正的幸福歸宿還是在家庭之中。恪靖公主守著這樣一位志不同道不合的丈夫,也真是非常的鬱悶。
當然,恪靖公主是無法自己選擇婚姻的。我們可以看到,康熙皇帝並沒有像給榮憲公主選婿那樣更看重額附本人,恪靖公主的婚姻完全成為了一個政治工具,成為了康熙皇帝對新歸的喀爾喀蒙古的恩典。在噶爾但最終被消滅後,喀爾喀各部便奉命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故鄉喀爾喀草原。圖謝土汗部也不例外,但嫁為人婦的恪靖公主卻選擇留了下來。史書上記載,那是因為恪靖公主喜歡歸化城的風光,不忍離去。這是一種是在站不住腳的說法,試問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如果婚姻美滿,夫婦恩愛,又怎么會因貪戀風光而與丈夫千里相隔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樁婚姻對於恪靖公主來說是一種不幸,她無法擺脫,又不願面對,於是只能選擇逃避。她寧願留在自己傾注了心血的歸化城,也不願跟隨夫君遠上庫倫。接著便出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雖然公主不去庫倫,但敦多布多爾濟還是在庫倫為她修建了公主府,只可惜只是一座沒有主人的空府。而額附本人,每半年到歸化城向公主清一次安,倒真有現在所謂的周末夫妻的意味(只是這對夫妻是半年而不是一周見一次)。

和碩恪靖公主相關的古蹟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為了對北方蒙古各部落進行有效的管轄和治理,康熙皇帝採取了“聯姻”政策,將其第六女和碩恪靖公主(史稱四公主)嫁給了蒙古喀爾喀敦布而濟為妻。四公主胸懷“各民族和善”的大志,帶著隨從數百人從京城出發向塞外行進。當她走到清水河縣(清代稱清水營)時,被這裡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先後在口子村和岔河口村逗留數月。這裡的老百姓得知四公主來到,萬民歡呼,並為她立碑數座以示敬仰。現存的老牛灣村的“德政碑”,碑身完好。碑為青石質地,上方為半圓形,碑身下方有與碑座連線的碑頭,碑高1.86米、寬0.76米、厚0.15米,碑的正面文字是“四公主千歲千千歲德政碑”,背面沒有文字。之後,四公主一行又繼續北上,但因北部戰事頻繁,漠北喀爾喀蒙古部落仍在緊急備戰,康熙皇帝連年出巡塞北,四公主決定暫時不再北上。於是,她又率領隨從沿渾河、清水河向東北上行至今清水河縣城關鎮。這裡迷人的景色同樣令四公主非常興奮,便又在此大興土木,同時又奏請康熙皇帝撥良田萬餘畝,修建豪華的官邸,並在此定居了下來。一直到康熙末年,北方的戰事逐漸趨於平安,四公主才從這裡遷往塞外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舊城),並在這裡重修府邸長居。清水河縣城關鎮的公主府在四公主去後,就人去園空,逐漸荒蕪,現在已沒有明顯的建築物了。但是,以公主花園稱呼的一條小巷———花園巷,被清水河縣城關鎮的居民沿用至今。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恪靖公主一定已經有所了解了。這位尊貴的公主在康熙的諸多女兒中為後人留下的印記可謂是最多的。這自然源於其“海蚌公主”的身份和功績。但是幸福卻始終與她擦肩而過,不論她的政績在公主中有多么出眾,也難以彌補婚姻不幸帶來的苦悶與寂寞。在此,也祝福這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公主能在來世,找到真正屬於她的幸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