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況
男,1963年11月生,甘肅臨洮人。日本愛媛大學畢業,博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現任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綠色農業技術集成與發展中心精準灌溉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天津農學院濱海地區農業節水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內蒙古大學馬鈴薯節水高效栽培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微灌工作組副組長,國家節水灌溉北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
先後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方面的科研項目(課題)40多項。發表論文180多篇(SCI收錄40篇),出版專著1部,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3項、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6項。
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植物—大氣”系統(SPAC)水分化學物質循環與調控;農業節水(噴微灌等)理論及技術,微鹹水/鹹水灌溉理論與技術,鹽鹼地農業與植被建設理論與技術,農田化肥面源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噴微灌系統水力學解析和設計、關鍵設備等。
學術成就:
(1)發現了微灌毛管入口流量與操作壓力之間的關係,建立了毛管流量公式;建立了微灌系統有限元水力學解析模型,研究出了利用有限元法和黃金分割法的微灌系統設計方法和利用退步法、進步法和黃金分割法的微灌系統設計方法。提出了微灌灌水器流量動態管理的理論。
(2)系統研究了馬鈴薯、番茄和蘿蔔等主要作物滴灌條件下的耗水過程和作物生長過程,提出了控制滴頭正下方20cm深度處土壤基質勢的灌溉計畫制定方法,建立了土壤基質勢與20多種作物生長和耗水的關係。發現了噴灌對近地面氣象要素分布、農田小氣候、作物生長過程和農田蒸發的影響機制和過程,揭示了噴灌節水增產機理。
(3)研究了灌溉水礦化度等對番茄、黃瓜、糯玉米、棉花、枸杞等作物產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響規律,提出了微鹹水/鹹水滴灌水鹽調控方法,研究出了微鹹水/鹹水高效安全滴灌技術。
(4)發現了滴灌、壟作和覆蓋綜合措施對鹽鹼地水鹽分布、作物生長和產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土壤物理性質、土壤化學性質和土壤生物性狀的影響規律,提出了不同類型鹽漬土的土壤水鹽調控方法,提出了滴灌鹽鹼地農業與植被建設新理論、新方法。
(5)提出了小葉片作物冠層截留測定方法、基於GIS技術的作物根系測定和分級方法等多個科學實驗與觀測分析方法;開發出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分戶灌溉”、“分組灌溉”、和“統一灌溉”三個微灌模式並開發出了關鍵設備。
主要代表性論文:
1. Kang, Y. and S. Nishiyama. 1996. Analysis of microirrigation systems using a lateral discharge equ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Vol. 39(3), pp. 921-929.
2. Kang, Y. 2000. Effect of operating pressures on microirrigation uniformity. Irrigation Science, Vol. (2000)20, pp. 23-27.
3. Kang, Y., F. X. Wang, H. J. Liu and B. Z. Yuan. 2004. Potato evapotranspiration and yields under different drip irrigation regimes. Irrigation Science. 23, 133-143.
4. Kang, Y., Q. G.. Wang and H. J. Liu. 2005. Winter wheat canopy intercep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74, 189-199.
5. Kang, Y., M. Chen, and S. Q. Wan. 2010. 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on waxy maize (Zea mays L. var.ceratina Kulesh) in North China Plain.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97: 1303–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