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及規模
1980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周至縣金絲猴保護區(陝政發字[1980]244號檔案)。1982年,經省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的《陝西省自然保護區劃方案》進一步明確:在周至縣南部秦嶺北坡,建立金絲猴自然保護區。1986年西安市批准成立周至自然保護區籌建處。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周至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9年西安市批准成立“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993年8月,小王澗林場劃入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保護區總面積56393公頃,系由原屬小王澗林場、厚畛子林場面積中劃出;其中國有面積49849公頃,社區用地6544公頃。區內金絲猴集中分布的14個小區被劃分為6個核心小區,占總面積49.6%,其餘50.4%為實驗區。
地理位置
周至自然保護區位於周至南部秦嶺主梁北坡。地理座標為東經107°46′—108°18′,北緯33°43′—33°53′,地跨王家河、板房子、厚畛子3個鄉鎮。東西長約65公里,南北寬約19公里。東以南叉河為界與小王澗林場相接,南以秦嶺梁為界,與寧陝縣、佛坪縣和佛坪保護區接壤,西以秦嶺梁為界與老縣城保護區為鄰,北與西安市小王澗林場、周至縣厚畛子林場相連。
自然環境及景觀
保護區屬強烈切割中山山地,山勢巍峨,地形複雜,怪石嶙峋,河深谷狹,最高海拔達2900米。由於受海拔和地形的影響,區內四季不明顯,呈現夏季短而涼,冬季長而冷,低溫多雨,光照不足,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區內年均溫6.4℃,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土壤自下而上為褐土、棕壤、灰化土和高山草甸土。區內溪流眾多,入渭河,屬黃河水系。
保護區內大片森林植被是秦嶺北麓的重要集水區,約占黑河上游集水區總面積的38%,在涵養水源、淨化空氣、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生態功能。
秦嶺北坡山體高大,溝谷縱橫,氣勢雄偉,森林茂密,在保護區呈現出壯麗獨特的自然景觀:
高山爛泥湖:位於保護區東南角,與寧陝縣交界,面積約15公頃,海拔2300米,地勢開闊。因四周高而中間低,其內形成沼澤爛泥而得名,羚牛、黑熊等獸類經常活動於此。
七里一線天:由保護區北部東河口入溝東南而上直通秦嶺梁脊。路經七里峽口,但見絕壁峭面如削,直插雲天,最狹之處僅有5米,冷風颼颼,不見天日;冬季冰凌百仞懸於九天,歷經數月而不化。人行小道沿河蜿蜒纏繞,人稱“十五道交河腳不乾”,遊人行於其間,妙趣橫生。
秦嶺冷杉林:位於保護區東南部,樹形挺拔俊秀,立地岩石雄奇。置身其間,令人豪情奔放,神清氣爽,可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美妙感覺。
光頭山草甸:位於保護區西南邊陲,與佛保、老保交界,海拔2838米,遍地生長一尺多高的雜草,形成一片草甸,遠望光禿一片,故名“光頭山”,近看則是一片段預告的地毯。清晨時分,但見霧靄繚繞,雲霞騰湧,茫茫雲海瞬息萬變,如入仙境。羚牛等野生動物活動頻繁,易於觀察。
植物資源
周至自然保護區山體巍峨,溝大谷深,小氣候多樣,植被覆蓋率90.5%,活立木蓄積量549萬立方米。植物區系以華北植物區系成份為主,含有少量華中植物區系成份,同時雜有橫斷山脈植物區系成份,具有種類豐富、起源古老、過渡性強烈、分布瀕危種、垂直分布明顯、類型多樣等特點。目前已鑑定的種子植物1069種。有果樹類90餘種,藥用類170餘種,芳香油類45種,油脂類22種,纖維類60餘種,澱粉類50餘種,觀賞植物130餘種。區內保留一定數量的北極第三紀植物區系成份,如太白紅杉、堅樺、構樹、紫荊、中槐、酸棗、黃連木、白臘等;同時含有華北平原亞地區、遼東半島亞地區的區系成份,如楓楊、灰楸、黃連木、香椿、遼東櫟;含有橫斷山脈區系成份,如華山松、刺毛忍冬、羽葉丁香等;含有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區區系成份的有高山繡線菊、毛茛、大黃等;還有華中、滇、黔等地區區系成份,如領春木、山白樹、椴樹等。區內有珍稀瀕危植物水青樹、連香樹、山白樹、大果青杄、秦嶺冷杉、羽葉丁香、華榛、青檀、金錢槭、水曲柳、領春木、天麻、太白紅杉、野大豆等14種。
動物資源
周至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67種,其中獸類74種,鳥類160種,魚類5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2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9種,其中Ⅰ級保護動物有金絲猴、大熊貓、羚牛、豹、雲豹、林麝等6種。金絲猴在區內分布集中,數量較多,共有11群,1210隻左右,平均分布密度7.14隻/平方公里,平均家域16.8平方公里/群。其活動海拔高度一般在1400—2500米之間,冬季和早春從高山下降至1500米附近落葉闊葉林帶低凹避風處,晚春及初夏由低向高活動,盛夏則分布更高。其棲息地主要在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內,春食嫩葉,秋食果實,主要食物(植物)種類57種,取食部位116處。
金絲猴為中國特產珍稀動物,有川、滇、黔3個亞種。周至林區是川金絲猴分布的最北限,為全國分布密度最高地區之一。1958年,西北大學生物系師生和陝西省外貿局畜產公司工作人員在秦嶺發現金絲猴。1959年,西北大學生物系劉詩峰等專家發表有關秦嶺金絲猴的文章。1974年4-5月,周至縣農林局在陝西省生物資源考察隊協助下,組織80餘人的調查隊,對周至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進行普查,發現金絲猴909隻,羚牛506頭,並在老縣城發現大熊貓。1981年5月,西北大學生物系陳服官、閔芝蘭,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羅時有、解文治等專家對秦嶺金絲猴資源情況進行專門調查,呼籲“必須儘快建立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並以《秦嶺金絲猴資源及保護》為題,發出建立秦嶺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的建議。
金絲猴靈長目疣猴科,全身披著光亮如絲、長而細密的黃棕色的毛。頸部金黃色,臉青藍色。雄性身長80多厘米,尾長1米,重20多千克。它通常以植物的葉、花、果實、嫩枝、真菌等為食。喜歡群居,每群由數十隻到上百隻;群居的金絲猴家族內部和睦,並有不同的社會分工;夏季多在海拔高的山地活動,冬季則轉移到海拔低的避風處生活,全年都有交配,3~5月產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