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生涯
1919年3月保定軍校畢業,分配直系軍服務。歷任長江上游江防司令(張勛)部步兵團排長,毅軍獨立旅(旅長趙榮華)司令部副官,北京政府第十八混成旅(旅長趙榮華)第二團(團長於學忠)第二營連長等職,隨軍入川參加劉湘、楊森倒熊(熊克武)戰爭。
1924年春任北京政府陸軍第十八混成旅(旅長於學忠)司令部參謀處參謀,科長等職,隨軍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5年12月任吳佩孚十五省聯軍第二十六師(師長於學忠)第四十三團第二營營長,率部參加在鄂豫皖邊區與北伐的國民革命軍作戰。
1927年夏任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部第十五軍(軍長於學忠)直屬手槍旅營長。之後任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部第二十軍(軍長於學忠)第二十六師(師長於學忠兼)步兵第二一三旅(旅長馬福延)第六四0團(團長安福魁)副團長,在山東與北伐國民革命作戰,戰敗後隨於學忠部退返東北。
1930年夏中原大戰後隨軍入關,駐防天津城郊,任東北軍第一軍(軍長於學忠)司令部參謀處科長等職,1932年初任華北集團軍(總司令張學良)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兼)司令部警衛團團長等職。
1933年春起先後任鄂豫皖邊區“剿匪” 總指揮,(張學良代理)部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師長杜繼武)第六O三團團長、該師司令部參謀長、第三四九旅(旅長杜繼武兼)副旅長等職,同年夏隨部進駐西北,任西北“剿匪” 總指揮(總指揮張學良代理)部第二路軍(總指揮于學忠)第八縱隊(司令于學忠兼)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兼)第一一三師(師長李振唐)第三三九旅旅長等職,1935年5月任陸軍步兵上校軍銜,1935年冬任第一一三師(師長李振唐)副師長,兼任步兵第三三九旅旅長等職,率部駐軍甘肅蘭州地區。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時奉命於蘭州採取軍事行動,策應西安方面和平解決事變。
抗戰時期
1937年初奉命移防安徽蚌埠,第五十一軍由原三個師整編為二個師,不久住防江蘇淮陰地區,任第五戰區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第一一三師(師長周光烈)副師長,1937年11月任陸軍少將軍銜,後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所部第六0三團團長以下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兵員損失慘重。
1938年夏率部南下參加武漢會戰,仍任第九戰區第三兵團(總司令孫連忠)第五集團軍(總司令于學忠)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兼)第一一三師(師長周光烈)副師長。周光烈因案被撤職後,代理一一三師師長,戰後率部轉移豫皖邊區整編,繼赴魯南敵後堅持抗戰。1939年初任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第五十一軍(軍長牟中珩)第一一三師師長,率部駐防山東莒縣,拱衛魯蘇戰區總司令部及山東省政府。
1939年3月任第五十一軍副軍長,兼第一一三師師長。率部在魯蘇邊區堅持敵後抗戰。
1942年1月牟中珩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周毓英接任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第五十一軍軍長,率部參加豫東會戰。1944年底魯蘇戰區被轍銷,率部調防河南商城地區,改隸第五戰區序列,任鄂豫皖邊區游擊總指揮(李品仙)第五十一軍軍長等職,1945年初率部改隸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仍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何柱國)第五十一軍軍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部趕河南參與接收和防區日軍受降事宜。1945年十月被授予忠勤勳章,1946年5月被授予勝利勳章。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春任徐州綏靖主任(薛岳)公署第一綏靖區司令(湯恩伯兼)部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張雪中)整編第五十一師師長,率部參加對山東中共解放區和野戰軍的重點進攻。
1947年1月20日於魯南戰役山東棗莊地區,被人民解放軍圍攻18晝夜彈盡糧絕,遂下令餘部11000人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同時投誠還有韓世儒(副師長)李獻中(師參謀長)李玉堂(整編第一一三旅旅長)李步青(整編第一一四旅旅長)等東北軍將領。所部是內戰暴發後被全殲的第一支原東北軍部隊,結束了所部從北洋陸軍,毅軍,奉軍到東北軍83年歷史,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等還於2月2日接見了以周毓英為首的五位原東北軍將領,後赴華東解放軍官訓練團受訓。1948年夏,周毓英隨軍赴佳木斯送到解放軍官訓練團學習改造。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12月25日周毓英與另四位原東北軍將領被“特赦”釋放。周毓英赴甘肅蘭州定居,曾在甘肅省財政廳任職,1964年12月在蘭州因病逝世。山東安丘文史資料1987年第四期載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周毓英和第五十一軍》(李希章著)等。此文摘自《保定軍校將帥錄》(陳予歡編著)廣州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