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榮

周吉榮

周吉榮 (1962—)土家族,貴州人。擅長版畫。1987年畢業於中央美院版畫系。1996年在西班牙皇家美術學院研修。現任中央美院版畫系副教授、系副主任,版畫系第二工作室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版畫創作及技法語言的教學研究工作,在教學和個人的藝術實踐中對絲網版畫、綜合版畫及多媒介材料實踐,積累了多年的經驗。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周吉榮 周吉榮

1962年生於貴州省

198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6年西班牙皇家美術學院研修

個人作品

重要出版

現代美術全集(版畫卷)

1979—1999中國當代藝術(版畫卷)

中國百年版畫精品畫冊

中國當代藝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03年)

海市蜃樓—周吉榮作品集

中國當代藝術50家

“藝術界”專題介紹

中國美術百科全書--版畫卷

中國當代美術圖鑑1979-1999(版畫卷)

作品收藏

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國際藝苑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美國亞太美術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西班牙Concha Marquez基金會、悉尼大學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拍賣紀錄

序號 名 稱 估價 成交價(RMB) 拍賣公司 拍賣日期 拍品號

1 周吉榮 海市蜃樓之一

RMB12,000 - 18,000 -- 北京榮寶

2008-03-09 0388

2 周吉榮 海市蜃樓之二

RMB12,000 - 18,000 13,440 北京榮寶

2008-03-09 0389

3 周吉榮 1993年作 城市—驚蟄Ⅲ

RMB16,000 - 18,000 19,800 康坦普瑞

2006-12-26 0058

4 周吉榮 1997年作 北京NO.12

RMB13,000 - 18,000 22,000 浙江盤龍

2006-12-22 0983

5 周吉榮 1997年作 最後的紀念之一

RMB11,000 - 15,000 -- 浙江盤龍

2006-12-22 0984

6 周吉榮 2004年作 海市蜃樓之五十一

RMB45,000 - 55,000 49,500 中鴻信

2006-01-15 0102

展覽

個展

周吉榮 周吉榮

1993年 周吉榮作品展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1994年 城市系列:在新與舊之間北京

1996年 來自東方的藝術 西班牙 薩拉曼卡大學

周吉榮作品展 西班牙 馬德里貢恰畫廊

1997年 時空·記憶—周吉榮作品展 北京紅門畫廊

1998年 周吉榮版畫新作品展 北京紅門畫廊

2002年 海市蜃樓—周吉榮作品展 北京紅門畫廊

2004年 幻影—周吉榮作品展 北京紅門畫廊

2008年 綺城 北京紅門畫廊

2006年 虛境 北京紅門

畫廊

聯展

1987年 北京版畫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

1988年 中國現代藝術展 紐約現代藝術博覽會 美國

1989年 第二十三屆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摩納哥

第七屆全國美術展覽 中國美術館

第三屆亞洲藝術雙年展 孟加拉達卡

1991年 我不想和塞尚玩牌——中國現代藝術展 美國加州亞太美術館

新生代藝術展 中國歷史博物館

1994年 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展 香港、悉尼、倫敦Marlborough美術館

周吉榮 周吉榮

第八屆全國優秀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1996年 變化——中國現代藝術展 瑞典哥德堡

1997年 亞洲版畫探索 日本北海道

中國現代版畫展 美國波特蘭美術館

90年代的中國藝術——來自中心王國的形象 捷克布拉格rudolfinu畫廊

1998年 90年代的中國藝術——來自中心王國的形象芬蘭 OTSO畫廊

四方工作室首展 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1999年 來自中國的藝術——四方工作室作品展 德國柏林

今日之中國 美國波斯頓Qingping畫廊

中國百年版畫精品展 重慶

2000年 青島國際版畫展 青島美術館

澳門國際版畫邀請展 澳門藝術博物館

2001年 跡象未來——紅門畫廊十周年展 北京紅門畫廊

“東方之藝術” 挪威佛魯羅海角博物館

2002年 金色的收穫——中國現代藝術展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

四方工作室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

西北東南——中國、挪威藝術交流展 挪威奧斯陸

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 50家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2003年 北京國際版畫雙年

周吉榮 周吉榮

展 北京炎黃藝術館

北京國際首屆美術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2004年 “Officina Asia” 義大利波洛尼亞現代美術館

2004年 亞洲當代藝術展 韓國光洲美術館

卓越的呈現—國際當代版畫展及藝術教育交流 日本武藏野藝術大學

2006年 到角樓去:紅門畫廊十五周年展 紅門畫廊

大山子國際藝術節 798 /北京

2007年 首爾國際版畫博覽會 首爾藝術中心 韓國

第十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加拿大

2008年 帛與沙——中澳當代版畫展 澳大利亞 北京

中國當代版畫 德國柏林

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 北京

紅門之星 紅門畫廊

不同視角 紅門畫廊

第二屆國際版畫巡迴展 北京、韓國、加拿大、美國

2009年 重組:新氣候中的新機遇。

創作歷程

《城市》系列

周吉榮從1987年開始創作的絲絹作品“北京街道生活”在形式上是乾淨且坦率的。那些哀輓的情緒中帶著一絲淡淡悠遠的憂鬱意味。單獨的人物形象安怡閒坐在老北京的胡同中,伴著迷人醉心的氛圍靜靜地酌著小酒。屬於老北京的建築元素——門廊、屏風,有層次地鑲嵌在暗淡的背景中,營造出超現實的景象。

1993年,周吉榮第一次個展,在《城市·驚蟄》系列中,他描繪老北京人的生存環境———灰色胡同、四合院、圍牆、退休老人、奔跑的青年……展示了一種空寂、孤獨甚至神秘未知的夢境意象,但在這種靜態的安謐下面,潛伏著社會在巨大轉型時期新舊文化衝突的深深焦慮。

《門》系列

1997年,周吉榮從西班牙訪學歸來,舉辦了第二個個展《時空·記憶》即《門》系列畫展,他輕鬆地完成了從“畫我看到的東西”到“畫我思考的東西”的跨越。他說“我在西班牙研修期間,更多的是在看,看他們博物館的東西,看馬德里城市的大街小巷,看我的房東及周圍人的生活。我一直在想:藝術的價值究竟在哪裡?作為藝術個體,我要怎樣去完善我的藝術表達語言和藝術思考?慢慢地,我開始覺得許多概念性的東西在離我遠去,而人的本源的核心的東西在走近我,我發覺這比生命原始的衝動更有意義。”“我成長的時代,正好是我們傳統文化嘶嘶斷裂的時期,我無法獲得傳統的整體精神並傳承下來,但我成長的腳步卻一直在往前走。這是一種成長中的痛苦。我需要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尋找城市中人生存的方位,這樣,我前行的腳步才會有意義。”

《海市蜃樓》系列

代表周吉榮第三個時期的《海市蜃樓》所用的點、線、面都是不清晰的,通過天地之間的暮色、灰黃朦朧的華燈、依稀可辨的路標,把作品放到更大的社會環境中去尋找它自身的意義。《海市蜃樓》對於周吉榮來說是個很大的變化,作為間接意指的生活變化過程可能還不如直接意指的形式變化過程重要,他突破了絲網的局限,由具象的向心式構圖變為開放式的抽象畫面,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是為抽象而抽象,而是在現實的經驗上展開,這種抽象不是現代藝術的那種幾何抽象,是在當代視覺經驗基礎上的抽象。形式的變化並不是輕而易舉的,當寫實的語言發展到及其精緻和雕琢的時候,藝術就要返樸歸真,重新開始語言構造的歷程。然而,當現代藝術發展到它的極致的時候,藝術就只要向現實回歸。周吉榮經歷的正是這樣一個過程。但是現實的視覺經驗不會停留在形式的原點,他總會向現實本身展開。

在周吉榮的《海市蜃樓》中,華麗的幻境掩蓋著憂鬱,就像他驅車在環城路上看著車窗外的城市景觀那樣,雖然華麗確是遙不可及,這種遙遠不只是視覺距離,也是心理的距離,人正是被這種華麗所隔絕,他隔絕了人與自然,也隔絕了作為自然一部分的人性本身。因此,周吉榮的《海市蜃樓》不只是展示城市的景觀,也是表現這種被掩蓋的憂鬱。他的作品就像從現實追憶歷史,現實是作為城市景觀的圖示,回憶是無形的,流動的,對周吉榮來說,就像畫面製作的隨機性一樣,現實的圖景會隨著思緒的流淌不斷的變化。記憶也會從流淌中出來,而且會以符號化的痕跡固定在畫面上。

《綺城》系列

近幾來創作的《綺城》這批作品中,周吉榮很顯然不是把進入夜幕中或雨霧中的都市形象給予寫實性的描繪,並用“綺城”來形容其真幻難辨的美麗形態,而是從哲學的角度對現代都市這種前所未有的文明形態給予本體論的思考,進而對現代都市存在的基礎給予置疑。在我看來,這種思考和置疑是雙重性的,即從直觀的方面看,周吉榮在《綺城》系列作品中所描繪的現代都市都是全景式的,發亮的天空與深色的都市所形成的對比,也說明周吉榮呈現現代都市的全景形象的意圖,不過,對於每一個生存在現代大都市的個體來說,一座城市作為一個整體,其實只能以想像的方式存在,誰也無法真正把握它的全部,更不用說理解它的真正意味。換句話說,對於現代都市,我們能夠像周吉榮描繪的全景那樣,看到它的全貌和外殼,想像它的整體與邊界,但無法從其內部,窺視其整體的意義和本質,就此而論,周吉榮通過《綺城》直接呈現現代都市的繁榮和美麗,意欲揭示的卻是都市人的生存困境,即對於生存於都市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市的存在實際上是虛幻的。

周吉榮的《綺城》對現代都市文明的思考和置疑的另一方面是哲學式的,即從本體論的角度反思和懷疑現代都市存在的依據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反思和懷疑類似於笛卡爾。我們知道,作為理性主義哲學的代表,笛卡爾通過懷疑一切,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建立了以理性為基礎,以主體性為中心的現代哲學。雖然周吉榮和笛卡爾都是從懷疑出發的,但兩者達到的目的則截然對立,如果說笛卡爾通過懷疑一切的方法,為世界和主體的真正存在找到了堅實的理性基礎的話,那么,周吉榮則是把對構成現代都市存在基礎的懷疑堅持到了最後,並最終導致對都市文明形態的否定。

所獲獎項

1987年北京版畫雙年展優秀獎

1989年大陸青年版畫家大展優秀獎台北

1991年北京—台北現代版畫展傑出獎北京

1992年二十世紀——中國優秀獎中國美術館

1999年魯迅版畫獎(1979—1999)

2003年北京國際版畫雙年展佳作獎

2004年全國版畫教學、創作年會學院獎

人物評價

周吉榮一步一個腳印地研究版畫種種印痕的美學意義,用他的眼睛,用他的頭腦,用他的敏感的藝術觸覺,用他的版畫語言,描繪北京的新與舊,革命與秩序,那些靜止得幾乎沒有生命氣息的灰色老胡同、殘破的紅牆,鏽蝕斑駁的綠門,以及現 在時態的撲朔迷離的多色彩城市街景,一次比一次思考深刻,一次比一次更多地給予人文關注。

作品賞析

周吉榮作品欣賞 周吉榮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