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自編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周作人自編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最了解魯迅的人之一。《魯迅小說里的人物》看題目似是一部探討魯迅小說藝術的評論集,其實卻與《魯迅的故家》為一路,所著重處仍在“寫園及其周圍”,“寫兩部小說里的人物時地”, 也即“記述而不造作”。書中所討論的小說限於《吶喊》《彷徨》,加上一部被歸類為散文集的《朝花夕拾》,對其中出場的各色人物進行原型索引,背景事跡考證,但絕不落入冬烘的實證派。表面上是索引考證,實則著意點染風俗,介紹有趣的土物方言,又圍繞詩與真實的關係等小說藝術問題,偶於一二處略作點評,見解精闢,常能一語道出別人未見之魯迅小說的佳妙處。

內容簡介

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出版作品,為市場上最全面最權威的周氏文集。《周作人自編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也是理解魯迅小說必讀之作,最有分量的魯迅研究資料,真實還原了有血有肉的“人”之魯迅!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表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了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面,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分 吶喊衍義
一 開端
二 父親的病
三 藤野先生
四 新生
五 金心異勸駕
六 狂人是誰
七 禮教吃人
八 孔乙己
九 鹹亨酒店
一○ 溫酒的工作
一一 酒店余談
一二 饅頭
一三 秋瑾
一四 府橫街
一五 燈籠
一六 何小仙
一七 老拱
一八 一件小事
一九 夏穗卿
二○ 剪髮
二一 假辮子
二二 男學生剪髮
二三 女學生剪髮
二四 風波
二五 怕張順
二六 孝道
二七 復辟的年代
二八 六斤
二九 九斤老太
三○ 民俗資料
三一 兩個故鄉
三二 看守祭器
三三 閏土父子
三四 豆腐西施
三五 搬家
三六 狗氣殺
三七 木刻書板
三八 路程
三九 阿Q 正傳
四○ 正傳
四一 阿Q
四二 為什麼姓趙
四三 優勝紀略
四四 勝利一
四五 勝利二
四六 牌寶
四七 賭攤
四八 失敗一
四九 失敗二
五○ 勝利三
五一 戀愛的悲劇
五二 舊女性觀
五三 悲劇的主人公
五四 地保
五五 討饒
五六 關於舂米
五七 龍虎鬥
五八 靜修庵求食
五九 園裡的東西
六○ 中興與末路
六一 掮客
六二 小偷
六三 阿Q 的革命
六四 逃難
六五 不準革命
六六 新貴
六七 黃傘格
六八 剪辮與盤辮
六九 民團捕盜
七○ 審問
七一 遊街示眾
七二 刑場
七三 方玄綽
七四 官兼教員
七五 欠薪
七六 索薪
七七 年月考證
七八 縣考
七九 掘藏
八○ 發狂
八一 兔和貓
八二 愛羅先珂
八三 寂寞
八四 京戲
八五 地方戲
八六 翻筋斗
八七 平橋村
八八 金耀宗
八九 禿先生的書房
九○ 太平天國故事
九一 後記
第二分 彷徨衍義
一 祝福
二 祝福的儀式
三 祥林嫂
四 死後的問題
五 寡婦再嫁
六 馬熊拖人
七 魯四老爺
八 酒樓
九 遷葬
一○ 小兄弟
一一 小照
一二 故鄉風物
一三 剪絨花
一四 幸福的家庭
一五 肥皂
一六 長明燈
一七 示眾
一八 高老夫子
一九 孤獨者
二○ 祖母
二一 斜角紙
二二 本家與親戚
二三 傷逝
二四 弟兄
二五 離婚
二六 拆灶
二七 狗
二八 老鼠
二九 阿長與山海經
三○ 山海經與玉田
三一 搖咕咚
三二 東關
三三 迎會
三四 無常
三五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三六 父親的病
三七 S 城人
三八 學堂
三九 南京
四○ 南京二
四一 留學生會館
四二 仙台
四三 范愛農
四四 哀范君
四五 後記
附錄一 舊日記里的魯迅
附錄二 學堂生活

後記

這本書的寫成與出版全是偶然的,最初給上海的《亦報》寫稿,每天寫一段,幾乎沒有什麼結構,而且內容以事實為主,不雜議論,這個限制固然很有好處,但同時也就有了一個缺點。五六十年前左右的事實,——因為我最初是想只講到庚子為止的,——單靠記憶怎么能行?有些地理的位置,歷史的年代,有可查考的還可以補訂,家庭個人的事情便無法核對,因為有關係的人八九都是不在了。但是我總還懷著這么一個希望,有哪一位讀者給我幫助,能夠正誤補闕,使這缺點多少補救一點過來。這個願望卻幸能達到一部分,因為我在今年舂問得有機會和仁房義支的族叔冠五先生通信,承他指示出幾處錯誤,還有好些補充,使我能寫成這一節後記,在我是很欣幸,對於讀者也正是很有益處的。冠五叔譜名鳳紀,字官五,後改冠五,小名日朝,是藕琴叔祖的兒子,他在陝西生長,於一九。一年回家,和我們一同住在新台門裡,直至一九一九年台門賣掉為止。他是我們叔輩,但年紀比較要小兩三歲,所以在好些年中,朝叔叔差不多是我們的頂好朋友,在“百草園”中本該講到他,但是我始終想以庚子為界限,所以把關於他的話擱置起來了。他看了《故家》之後,提出些可珍重的意見,依原書頁數寫下,現在也就照樣的抄錄,隨時加上一點必要的按語,以供讀者參考。
六頁:新台門項下說覆盆橋周家派別不很清楚,我以為應該這樣的記述。覆盆橋周家分作三房,叫作致(長房)中(次房)和(小房)三支,本來都住在一個台門裡,即是老台門。後來因生齒日繁,致房又析為智仁勇三個分支,中房也析作恕慎裕三個分支,僅和房丁衰單傳,沒有分支。(按十一世十五老太爺以坶還是由智房承繼過去的,)原有屋宇不敷分配,於是在東昌坊和覆盆橋堍迤南各建住宅一所,台門和廳堂以及廳匾抱對,樣式色澤都和老台門一律。落成後,把致房的智仁兩分支析居東昌坊的新台門內,又把中房的恕慎兩分支析居橋南的過橋台門內,其致房的勇支,中房的裕支連同和房都留居原處即老台門。概括一句話,凡是留在老台門的都是小房。(和房本系小房,勇是致房的小房,裕是中房的小房。)……娶妻,一名阿燮,沒有成家,本來都是錫箔司務,後來不知為何均出外謀生。阿燮一去不返,傳說已做了和尚;阿煥回來過一次,再出去以後就不知去向了。
一四九頁:唐將軍廟在長慶寺南首,廟與寺之間尚隔一關帝廟,不過裡面和寺是走得通的。穆神廟在長慶寺的斜對面,說間壁誤。
一五六頁:魯老太太的放腳是和我的女人謝蕉蔭商量好一同放的。“金魚”在說了放腳是要嫁洋鬼子的話以外,還把她們稱為“妖怪”。金魚的老子(即椒生)也給她們兩人加了“南池大掃帚”的稱號,並責藕琴公家教不嚴,藕琴公卻冷冷的說了一句:“我難道要管媳婦的腳么?”這位老頑固碰了一鼻子灰,就一聲不響的走了。 此外有一條不註明頁數,現在並錄於此,看來或者是該屬於八一頁的吧。這條特別有題目雲“蔣老太太的幽默”:
有一天喬峰到我家來,回去的時候恰巧“金魚”正在大發其呆病,雙手插腰,站在後邊的白板門(藍老太太窗外的那道單扇門)中間,喬峰從他的腋下擦過,“金魚”拿起靠在旁邊的長旱菸袋,向喬峰頭上摑了一下,口說:“見長輩為什麼不叫!”喬峰迴去告訴了蔣老太太,她正在吸旱菸,一聲不響,一邊吸菸,一邊走到神堂下坐下。剛剛“金魚”怒氣沖沖的走出來了,走到蔣老太太的面前,她舉起手裡的長菸袋,向“金魚”頭上摑了一下,也對他說:“見長輩為什麼不叫!你會教訓阿侄,我也會教訓阿侄。”“金魚”趕緊說道:“八媽不要生氣,阿侄錯者,阿侄錯者。”案這個故事當然是真實的吧,雖然我不曾聽到家裡的人講過。這作風也與蔣老太太有點符合。八媽意思那是八伯母,因為介孚公在第十二世中大排行第八,而椒生則是十八,所以蔣老太太該是伯母而不是叔母了。原文注云:喬峰那時大概是十五六歲,那末該是在壬寅癸卯(一九。二至三年)之間吧。
一八五頁:浙江初任教育司長是名鈞業的沈馥生,而不是衡山,大概是由鈞業誤憶到鈞儒吧?案此處本文中所說不誤,我到在杭州頭髮巷的教育司去住過一個多月,看見沈衡山好多次,不會得誤記。沈鈞業雖是紹興人,常聽陳子英說起,卻始終沒有見過面,所以和他是毫無關係的。
一九五四,十,二十。

序言

總序
第一分 吶喊衍義
一 開端
二 父親的病
三 藤野先生
四 新生
五 金心異勸駕
六 狂人是誰
七 禮教吃人
八 孔乙己
九 鹹亨酒店
一○ 溫酒的工作
一一 酒店余談
一二 饅頭
一三 秋瑾
一四 府橫街
一五 燈籠
一六 何小仙
一七 老拱
一八 一件小事
一九 夏穗卿
二○ 剪髮
二一 假辮子
二二 男學生剪髮
二三 女學生剪髮
二四 風波
二五 怕張順
二六 孝道
二七 復辟的年代
二八 六斤
二九 九斤老太
三○ 民俗資料
三一 兩個故鄉
三二 看守祭器
三三 閏土父子
三四 豆腐西施
三五 搬家
三六 狗氣殺
三七 木刻書板
三八 路程
三九 阿Q 正傳
四○ 正傳
四一 阿Q
四二 為什麼姓趙
四三 優勝紀略
四四 勝利一
四五 勝利二
四六 牌寶
四七 賭攤
四八 失敗一
四九 失敗二
五○ 勝利三
五一 戀愛的悲劇
五二 舊女性觀
五三 悲劇的主人公
五四 地保
五五 討饒
五六 關於舂米
五七 龍虎鬥
五八 靜修庵求食
五九 園裡的東西
六○ 中興與末路
六一 掮客
六二 小偷
六三 阿Q 的革命
六四 逃難
六五 不準革命
六六 新貴
六七 黃傘格
六八 剪辮與盤辮
六九 民團捕盜
七○ 審問
七一 遊街示眾
七二 刑場
七三 方玄綽
七四 官兼教員
七五 欠薪
七六 索薪
七七 年月考證
七八 縣考
七九 掘藏
八○ 發狂
八一 兔和貓
八二 愛羅先珂
八三 寂寞
八四 京戲
八五 地方戲
八六 翻筋斗
八七 平橋村
八八 金耀宗
八九 禿先生的書房
九○ 太平天國故事
九一 後記
第二分 彷徨衍義
一 祝福
二 祝福的儀式
三 祥林嫂
四 死後的問題
五 寡婦再嫁
六 馬熊拖人
七 魯四老爺
八 酒樓
九 遷葬
一○ 小兄弟
一一 小照
一二 故鄉風物
一三 剪絨花
一四 幸福的家庭
一五 肥皂
一六 長明燈
一七 示眾
一八 高老夫子
一九 孤獨者
二○ 祖母
二一 斜角紙
二二 本家與親戚
二三 傷逝
二四 弟兄
二五 離婚
二六 拆灶
二七 狗
二八 老鼠
二九 阿長與山海經
三○ 山海經與玉田
三一 搖咕咚
三二 東關
三三 迎會
三四 無常
三五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三六 父親的病
三七 S 城人
三八 學堂
三九 南京
四○ 南京二
四一 留學生會館
四二 仙台
四三 范愛農
四四 哀范君
四五 後記
附錄一 舊日記里的魯迅
附錄二 學堂生活

名人推薦

周作人的散文為中國第一。
——魯迅
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胡適
周作人先生的讀書筆記最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學識,就沒有他那通達的見地,而胸中通達的,又缺少學識;兩者難得如周先生那樣兼全的。
——朱自清
周先生讀書,沒有半點冬烘氣,懂得體會得,如故交相敘,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切切實實地說一番。
——曹聚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