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富

周仲富

周仲富,廣東汕尾人,原名富棍,字仲富,號蓮園主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廣東省致公書畫院院長、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委員會專家、汕尾市城區政協委員,捷勝書畫社社長。 他從事工藝美術創作40多年,精於書法、雕塑。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工藝美術展、書法展,並獲獎。書法作品入編《中國現代書法篆刻家作品集》等十多種辭典,其書畫作品也廣為人們鍾愛和收藏。其中泥塑作品《飛天》獲“王子杯”海峽兩岸大賽銅獎,被廣東省文化廳收藏陳列。泥塑作品《觀音》和泥塑紙紮書畫作品《海陸豐戲劇臉譜》分別獲第二、三屆廣東省民間工藝精品展銀獎。多年來,他為許多名勝古蹟、寺觀廟堂創作各種形態各異、神韻具備的雕塑像。

簡介

他出生於原海豐縣捷勝城內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受到當地傳統民間文化的薰陶,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少年時就以“清水作墨,紅地磚當紙”,練習書法,臨池不輟。繪畫從素描、色彩入手,刻苦學習,練好基本功。他勤于思考、善於領會,又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青年時代起,對泥塑和木雕更加痴迷,致力於各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他經過長期的歷練、實踐和創作,雕塑藝術水平不斷提高。1994年,他為汕尾鳳山祖廟塑造了50多尊泥塑像,其中藝術效果最突出的是“天后閣”正殿的媽祖塑像。他將媽祖“丰神秀逸、雍容華貴、典雅慧中、慈祥和平”的神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同時,兩側的諸尊塑像,無論從人物造型體態,還是神情氣韻,每個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得到大家異口同聲的讚譽。廈門大學美術院雕塑系教授李維祀評價:神情逼真,關鍵部位表現細緻。其作品藝術造詣,可與學院派的雕塑作品相媲美!周仲富從事民間工藝美術創作40多年,不但在雕塑藝術上成果顯著,而且在古建築、嵌磽、貝雕、攝影、繪畫、書法、篆刻、戲劇面譜、園藝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是一位精通民間藝術的“多面手”,藝名遠播。他製作的《海陸豐稀有劇種面譜》,入選“廣東省與東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交流會”展覽,並同其泥塑作品《觀音》榮獲第二、三、四屆廣東省民間工藝精品展銀獎;泥塑作品《飛天》被廣東省文化廳收藏;他的許多雕塑作品,廣為深圳、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機構或個人收藏。其書法於正、行、草、篆、隸諸體均有涉足,隸書最具功力:宏渾厚重,古樸典雅,別具一格。書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書畫展,並獲獎;作品入編《中國現代書法篆刻家作品集》等十多部辭典;並受國內外人士的鐘愛和收藏。由於周仲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創作成就卓越,他的雕塑藝術創作事跡,由廣東省政協文史委、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南方衛視聯合拍制入大型記錄片及畫冊《世紀傳承——廣東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的故事》中,並於南方衛視2台播出。
周仲富在四十多年的民間藝術創作生涯中,已獲得了具有豐富內涵的藝術生命。他的藝術追求堅守民間文化本色,開闢民間傳統藝術創新之路。他的作品充分表達了民間文化藝術的各種語言、意韻,彰顯了民間技藝的獨特形態、神韻和活力。他將那份精神追求,不斷轉化成藝術智慧的源泉,凝聚在那勤勞、利索和靈巧的雙手,創作出更多、更新的民間工藝精品,為傳承和弘揚汕尾市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出貢獻。解讀周仲富作品
解讀周仲富先生的造像藝術,可了解他的心靈和追求。他能將蘊藏的傳統民間藝術精神深入理解,結合現代雕塑的各種語言和有著自己地方特色的風格,進行構思並加以創新,塑造出各種不同的神韻形像。
周仲富先生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堅守民間雕塑藝術、通過不斷的探索創新,辛勤耕耘,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和讚譽。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取之不盡的靈泉,是周仲富先生充分展示才華的廣闊天地和舞台。我們堅信周仲富先生一定能在民間文化藝術的領域中創造出自己輝煌燦爛的未來。

蓮園”主人周仲富

賦吾蓮魂魄 藝苑任神遊?
——記“蓮園”主人周仲富?

一個人的品位大概可以從他居住的環境看出點端倪,因為對居住環境的營造能折射出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性情愛好。明朝的周敦頤酷愛蓮,他的名文《愛蓮說》至今仍被人常常提及。周仲富也極愛蓮花,他將自己的居所命名為“蓮園”。這一點不知道是否受到先人的影響。 “不枝不蔓不爭妍,淨植蓮塘別有天。身出污泥無點染,卻將香氣沁蓮園。”這首《詠蓮園 》,大概就是他的自況吧。
“蓮園”由周仲富自己設計建造。全園以蓮為主題,大致可分二部分:前半部分叫“園”, 後半部分稱“屋”。徜徉園內,蓮池假山分布其間,瓜果花草點綴其中。蓮池裡的荷花裊裊盛開,大眼金魚嬉戲荷下,一靜一動,相得益彰。最引人駐足的是從荷池裡升騰而起的一尊觀音菩薩塑雕像,塑像通身潔白,面目慈祥,手持銀瓶,腳踩蓮花,韻味無窮。“蓮園”格調高雅,雖無蘇州園林巧奪天工,卻不乏江南人家清麗簡約之情趣。周仲富和家人居住的地方是 一棟二層小樓房,頂層為居家之用,底層中間為會客室,牆上掛著荷花圖及詠荷詩。側間擺掛著他創作的藝術品,琳琅滿目,是名副其實的展覽“室” 。整個“蓮園”,瀰漫著荷花和樟木的清香。
周仲富的泥塑、木雕、篆刻、古建築匠心獨具,詩詞、書法、繪畫、攝影亦各具特色,完全夠得上“通才”二字,其泥塑、木雕、書法之技藝更為超群。鳳山媽祖廟供奉的50多尊神像是他的代表作。這群神塑形象各異、神形兼備,揉合了現代人體寫真的藝術手法,把民間藝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廣為人們所稱譽,其中藝術效果最為顯著的正殿的媽祖坐像。
媽祖是沿海各省乃至南洋諸國人民民眾心目中的和平女神,並已形成了她特定的文化內涵。 如何塑造一個能讓不同社會、不同階層、不同資質的民眾共同心儀的偶像,這是一道難題。周仲富憑著他深厚的藝術底蘊和人文閱歷,加上對媽祖文化的深入了解,終於以雕塑的形式,將媽祖端慈慧、厚德載物、內秀外美的形象作了淋漓盡致的表述。得到了海內外善男信女、遊人、行家們的讚譽。香港一位知名人士參觀了鳳山祖廟塑像群像後握著老周的手激 動地說:“周藝人您有二條生命:一是肉身的生命,二是藝術的生命。藝術的生命是不朽的。 ”廈門美術學院李維祀教授(鳳山媽祖石雕立體設計者)對他作品的評價是:“神情逼真,手法大度,並鍵部位表現細緻,是自學成才的民間藝術家。”廣東衛視和汕尾電視台曾拍攝了他的專題片,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這位民間藝術家的追求和情懷。
周仲富在書法方面臨池數十年。正草篆隸均有涉足,其隸書最具功力:宗法漢隸,萃取漢簡,汲眾家之長;其用筆方圓並舉,雄渾厚重,古樸典雅、別具風格。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賽獲獎,併入編十多種大型書畫冊。故鄉的廟宇、園林多見其書法作品製成的摩崖碑刻、楹聯。他的墨跡廣為多方人士鍾愛,求字者絡繹不絕。
幾十個春秋的歷練,既造就了他的藝術 境界,也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如今的周仲富,已是春華秋實、碩果滿樹。他常說:“ 一個人的成功三分天資加七分努力。”周仲富和藝術歷程正是對這條公式的充分演繹。他幼年便潛心學藝,臨摹名家碑貼,觀摩古今名跡,並鑽研書法理論,因家貧無錢置辦紙墨,他便蘸著清水在大方磚練字。他勤勉刻苦,亦工亦文,稍有閒暇便致力於平生所酷愛的藝術。在創作過程中善於汲取前人的經驗的藝術精華,師古不泥,大膽創新,經過反覆錘鍊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習慣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獲取創作靈感,精心提煉、升 華,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
在藝苑中耕耘不輟的他,有著如其書風一樣純樸渾厚的人品,這使他得以廣結墨緣。他以弘揚古城文化、獎掖後進為己任,1998年5月他與同道創建了捷勝書畫社,現已將書畫社發展 至6 0多人,並與汕尾地區兄弟書畫組織建立了友好交流關係。該社每年元月都在該鎮舉辦迎春筆會、出版書畫報、舉辦書畫作品展,特別是2003年12月30日成功承辦了“古城風”捷勝詩 書畫作品展,社會反響極好。
梁水良 劉耿
編後絮語?
開設這樣一個欄目,我們選擇從周仲富開始。實際上,將周仲富定位為“民間藝人”,我們 是有些不情願的,至少也是委屈了他吧。解讀他的那份精神追求,解讀他作品中的那份蘊涵,即使拿 來與受過正規、系統的專業訓練的學院派藝術家相比,也不見得遜色多少,遑論那些平日裡喜好舞文弄墨,吟詩作對實則淺嘗輒止的看似很正統的文人了。南京美術學院的教授和學生的一番話,大概能夠支持我們的這一看法,他們說:“周仲富的雕塑藝術,足以美學院那種寫實、逼真、流美的藝術境界。我們不相信出於民間藝人的手法。”這裡面有一個生命潛質的問題,也有一個在藝術追求、精神追求上去偽存真的問題。
藝術即生活,生活中見藝術。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的是:周仲富的藝術創造,業已成為他的一 種平凡的生活常態,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生命狀態。於是,我們完全能夠從中得出這樣的結論:所謂民俗的,如果因為有了像周仲富這樣的藝術家高品位的追求和高水準的表現,就完全可的躋身於“精英文化”的行列。藝術境界的提升和跨越,不論出身,不靠世襲,主要取決 於自身精神素質的修煉。這是一條基本常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