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興鄉是固鎮縣的北大門,與靈壁縣相鄰,以漢、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解放以來經歷了四次區劃調整,仲興鄉成為面積全縣第二的農業大鄉。仲興鄉歷史悠久,相傳是漢代丞相封地。據史記載,當時商賈雲集,商貿極為繁榮,各地不同姓氏的商販紛紛遷居於此,後演變為“仲興(眾姓)”集。
簡介
仲興鄉轄19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區域面積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652畝,有人口5.6萬餘人,11643戶,有勞動力2.98萬人。鄉直機關有仲興中學、中心校、醫院、郵政、電信、農電、糧站、供銷、工商等單位。
仲興鄉歷史悠久,相傳是漢代丞相封地。據史記載,當時商賈雲集,商貿極為繁榮,各地不同姓氏的商販紛紛遷居於此,後演變為“仲興(眾姓)”集。
仲興轄區內有仲興、青龍閘、沱河、張巷、封寺5個集市,其中仲興集市最大,占地1.5平方公里,南北、東西走向各兩條街道相互交錯,客流量可達1萬人。
區劃由來
仲興鄉位於京浦鐵路固鎮北部,歷史悠久,相傳是漢代丞相封地。據記載當時商賈雲集,極為繁榮,各地不同姓氏的商販紛紛遷居與此,後演變為仲興集(眾姓)。據《宿州志》記載,民國十六年(1911年)屬任橋團總,下設聯保、地保,實行保甲制。民國22年即1933年屬宿縣花莊鄉任橋集聯保仲興保,當時有八保:任橋、迎水、清忠、仲興、棠棣、薛圩、楊圩、封寺。民國29年(1937年)任橋聯保改任橋集,下設八保:任橋、迎水、清忠、仲興、棠棣、楊圩、封寺。1942年8月屬宿靈縣沱南區,下轄十鄉:張棠、仲興、雙興、封寺、清東、清西、任橋、迎水、唐南、崗寺。1944年沱南區轄張塘、封寺、清東、清西、任橋、迎水、唐南、崗寺。
1948年任橋解放,成立任橋區,轄沱河、雙興、任橋、仲興、清涼、崗寺六鄉。1949年10月仲興、清涼、雙興三鄉歸大店區所轄。950年7月,再設任橋區,仲興及張棠、任橋、花莊、丁橋、周橋、雙興、清涼、孟廟、崗寺、稿溝、白塔、三里共十三鄉歸任橋區管轄。1954年仲興、張棠、任橋、花莊、丁橋、周橋、雙興、清涼、崗寺、稿溝、白塔十一個鄉歸任橋管轄。1956年1月機構調整,任橋、湖溝兩區合併為任橋協作區,下轄崗寺、花莊、任橋、稿溝、澮北、姚集、楊廟八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稿溝、崗寺兩鄉合併為唐南人民公社,仲興為生產大隊。1961年11月任橋唐南兩公社合併為任橋區,下轄公平、任橋、清涼、仲興、唐棣、崗寺、稿溝、花莊、丁橋九個公社。1965年花莊、丁橋、劃為宿縣。1969年3月拆區劃社,仲興、唐棣、崗寺、稿溝四個小公社合併成立唐南公社。1972年1月1日,經固鎮縣委批准,仲興公社與磨盤張公社、瓦疃公社同時成立。仲興公社共十六個大隊,其中:從唐南划進仲興、蔡廟、陳圩、大陳、劉圩、封寺、丁廟、丁圩、小集九個大隊,任橋公社劃出中陳、方吳、雙丁、余王、張秦五個大隊,宋店公社劃出大殷、耿圩兩個大隊。1980年元月,唐南、任橋、仲興三個公社合併,重建任橋區,其中仲興公社的大殷、耿圩,唐南公社的溧澗、張橋、三里、大河、五里、馬圩、薛圩、大陳、大莊、唐南三個大隊劃歸城北區管轄,其餘包括仲興、任橋、公平、官溝、稿溝、棠棣、封寺、清涼八個公社屬任橋區管轄。同時,封寺、丁廟、丁圩、小集、勝利、雙丁、余王、張秦組建封寺鄉;餘下的仲興、蔡廟、陳圩、大陳、劉圩、中陳、方吳組建仲興鄉,下轄棠棣、孟廟、二周、余劉、劉圩、董李、後橋、黃莊、後樓、封寺、丁廟、丁圩、小集、何圩、余王、張秦、耿武、雙丁、仲興、中陳、陳劉、蔡孟、陳圩、陳巷、方吳、王廟、余橋、方劉28個村。1992年3月,撤區並鄉之前,小村並大村,仲興鄉下轄24個村,即:張秦、余王、何圩、小集、耿武、雙丁、封寺、丁圩、陳圩、方劉、方吳、余橋、中陳、仲興、陳巷、蔡孟、二周、孟廟、棠棣、後樓、劉圩、余劉、董李、王廟。2003年9月,合併村,仲興鄉下轄14個村(居),即仲興居委會、中陳、余橋、耿武、張秦、何圩、丁圩、陳圩、余劉、劉圩、後樓、棠棣、孟廟、封寺。2004年6月1日,合併鄉鎮,原宋店鄉取消,從中劃出紅旗、沱西、沱南、張巷、土樓、趙橋6個村,連同以上原仲興鄉的14個村,組建成仲興鄉,計20個村(居)。
交通
仲興鄉交通便捷,距S101公路9公里,唐仲公路、任石公路、何殷公路、孟田公路構成我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仲興集距蚌埠、宿州兩市僅50公里,規劃的高速鐵路貫穿仲興鄉,全鄉境內有二級公路35公里。“村村通公路”一期工程(仲興—余橋)正在建設當中,二期工程分別是仲興—丁圩、張秦—封寺、土樓—趙橋幾段路,涉及到的村目前正在積極宣傳動員、籌集資金。
政府工作
仲興鄉土地資源豐富,民風純樸。歷屆黨委、政府積極尋找農民增收的路子,最佳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實施集鎮帶動戰略,鼓勵農民向集鎮集中農副產品加工興鄉富民,全鄉農業結構合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明顯。加大環境的整治力度,擴大對外招商,一部分外商青睞仲興這塊土地,新材料公司、骨膠廠、維佳公司等一批企業先後落戶仲興棠棣工業小區和位於鄉政府南側的固鎮高鐵科技工業園。外來投資企業14家,其中年產值(或營業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4家,工業興鄉的路子已經開始啟動。
發展近況
仲興鄉是個農業大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齊全,農業科技含量較高。種植主導產業有優質小麥、無籽西瓜、優質花生、棉花、雙低油菜等,並有棠棣、余橋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全鄉從事養殖業人員8800人,有肉雞、生豬、黃牛、波爾山羊等一大批規模養殖基地。其中肉雞養殖大棚120餘個,年出欄肉雞210萬隻,養殖戶主要集中在中陳、丁圩、封寺等村;生豬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戶全鄉347戶,養殖戶主要集中在孟廟、丁圩、余橋、仲興、陳圩等村,全鄉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仲興鄉經濟以農業主。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暖濕的氣候、便利的灌溉設施、縱橫交錯的田間道路,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盛產水稻、棉花、油菜籽、菸葉等農產品。隨著市場經濟觀念的不斷深入,全鎮農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實施“酵母”工程,魚、青蝦等特種水產和牛、豬、羊、雞等畜禽養殖發展較快。糧農作物比例減小,棉花、菸葉、西瓜等經濟作物比重明顯擴大,大力推廣高產優質農作物,新技術、新方法得到推廣套用,農業的綜合效益達到發揮。菸葉、中藥材等特種作物的種植面積日益擴大,經濟效益顯著,全鎮菸葉種植面積突破2000畝,高興村的中藥材種植初具規模。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和長江防護林工程,發展苗木花卉種植,經果林、生態林廣布。營造雷竹林5000畝,苗木花卉4000餘畝。2003年蘇州綠色園林景觀公司在鎮沿江村投資開發苗木花卉基地2000畝。全鎮有養殖、種植類酵母工程示範戶120餘戶,帶動一大批農民進行養殖結構調整。
勞務輸出和航運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和重要來源。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大批農村富餘勞力轉向第三產業,他們到江浙等經濟發達省市務工經商,從事水上運輸。根據統計,2003年,全鎮外出務工農民達2.3萬人次,人均創收萬餘元。
仲興鄉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全鄉各類私營企業28家,外來投資企業13家,其中年產值(或營業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3家,其中浙江嘉和紡織有限公司一期投資3000餘萬元興建的防織廠(在唐南)預計今年年底開始生產。民資轉型活躍,創業意識明顯增強,發展勢頭強勁。針對這種狀況,依據市縣有關檔案精神,鄉里因式利導,及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仲興鄉村幹部全民創業考核細則》等檔案,把招商引資任務分解到人(全鄉任務合計5740萬元,要求提供有價值信息合計209條),使鄉村幹部“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擔子”,在全鄉營造了濃厚的招商氛圍;《村幹部全民創業考核細則》明確提出“不能帶頭富,不能當幹部;不能帶領民眾富,不是好乾部”,要求年度內全鄉村級必須新完成項目合計320個。據統計,全鄉現在各類工商個體戶及實體大戶1300餘個。其中,家庭工業就有240個,正逐步由商業經營型工業加工型方向轉變。全鄉公務員34人,事業單位人員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