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成冶鐵遺址

告成鎮,原為古陽城。唐女皇武則天於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嶽,取大功告成之意,遂改陽城為告成。告成鎮位於登封市東南1公里處,嵩山箕山之間,穎河橫貫腹地。清乾隆縣誌:“陽城和太室,都居九州中心,位置非常重要。”這裡向有天中地心之說。

陽城戰國冶鐵遺址在告成鎮東門外,登封至許昌公路兩側。經過歷年土層的變遷,地面上散有大量的鑄范殘片,計清理出的有熔爐殘壁烘范爐窯陶范(鋤范、鏈范、鑊范)等生產工具范。此外還有箭桿刀劍范日用帶鉤范等十餘種。另外,在冶上附近發現有爐渣、鐵渣等遺物。據史書記載:我國是冶鐵最早的國家,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已使用了鐵器。到了西漢文帝時,冶鐵事業更成為並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許多大豪商地主經營銅山鐵礦,使冶鐵工業獲得空前發展。到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91年),為了對外進行擴張、對內鞏固統一和充實國庫收入,遂採用了桑弘羊關於錢、鹽、鐵官營的主張,集經濟大權於中央;在全國產鐵區設定鐵官。登封鐵礦儲蓄豐富,含鐵量較高,漢代陽城設有鐵官。這對研究冶鐵史和漢代政治經濟制度,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