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呂不韋組織的門客。呂不韋,戰國末期衛國人。“引嬰投江”,“刻舟求劍”兩則均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國中六年級(預備年級)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第七單元先哲智慧的第二十八課《<呂氏春秋>兩則》(P119)”。
作品原文
引嬰投江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釋
過:經過。
於:從。
者:⋯的人。
欲:想要。
投:扔。
投之江中,之:到⋯去。
方:正在,正要。
引:牽,拉。
啼:哭。
故:原因,緣故。
善:擅長,善於。
雖:儘管,即使。
豈:難道。
遽:就,遂。
任:處理。
亦:也。
必:一定。
悖:荒謬。
涉:渡。
自:從。
舟:船。
墜:落。
遽:急忙,快。
契:用刀刻。
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惑:糊塗。
若:像。
求:尋找。
求劍若此:像這樣尋找劍。
譯文
引嬰投江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在拉著個孩子想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啼哭起來。旁人問他這么做的緣故。(他)說:“這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即使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難道他的孩子就擅長游泳嗎?用這種方法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
刻舟求劍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急忙在船幫上用刀刻(一個記號),說:“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靠岸,(他)就從用刀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尋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而劍卻沒有前行。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寓意
引嬰投江:
對象變了,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手段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否則就會失敗。
本領的獲得要靠後天的學習而不是靠先天的遺傳。
刻舟求劍:
情況發生了變化,解決問題的途徑應靈活變通,不能死板否則就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