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圭

呂大圭,男,泉州南安縣人,淳十右七年(1247年)進士,是朱熹的再傳弟子,他的著作在潮州刊刻就有五種之多,其中《孟子說》、《春秋集傳·(春秋)或問》的書板存放在廉溪書院(即當時元公書院的又一名)內,《易集解》、《孝經本營》及《三陽講義》的書板存放在州學中。

簡介

泉州南安縣人,淳十右七年(1247年)進士。他自少嗜習學問,師從王(楊)昭復(陳淳的門人),是朱熹的再傳弟子,21歲即中進士。在潮任職期間,作為頗多。寶祐二年(1254),他主持重修宣聖廟(孔廟)大成殿的兩廡,把大成殿的木板橋置換為堅固的石橋;又把殿上的木質祭器改易為精美的錫器,並更新了執事生員的祭服。同期間,潮州知州陳煒因元公書院內的祠堂太過狹窄,不能容納眾人行禮而拓寬場地,兼任書院山長的呂大圭為此事作(記)文嵌於牆壁,他本人很可能是這項工程的發起者和實際主持人,可惜這篇記文沒有流傳下來。
作為朱門高弟,呂大圭對州學及韓山、元公兩所書院的教學與學術自然有很大的建樹。他的著作在潮州刊刻就有五種之多,其中《孟子說》、《春秋集傳·(春秋)或問》的書板存放在廉溪書院(即當時元公書院的又一名)內,《易集解》、《孝經本營》及《三陽講義》的書板存放在州學中。非常明顯,《三陽講義》是他在潮州(別稱“三陽”)專為州學或書院學生編寫的教學用書,而其它四種解說儒學經典的著述也當作為學生主要的參考用書。其中《春秋或問》這個在潮州首次刊刻的本子幸運地流傳下來,後來被收入《四庫全書》中,我們現在從《跋》文可知,呂大圭在與潮州士子的教學問答中,出示所著的《春秋集傳》及《春秋或問》二書<春秋五論》五篇,闡發朱熹的論點。由他的一位出色弟子,擔任元公書院堂長職務的何夢申發起,刊刻了《春秋或問》並附《春秋五論》,時在寶祐二年(1254)四月。這件事可與元公書院所藏書板的記載相印證。
後來,他歷任贛州提舉司乾官、袁州通判、福州通判、尚書吏部員外郎兼國子編修、實錄檢討官兼崇政說書、興化軍知軍事。德祐初 (1275),他被任命為漳州知州、節制左翼屯戍軍馬,尚未赴任,泉州蒲壽庚已帶領知州田子真投降元軍,捉住了他並逼他簽署降表,大圭拒絕就範,蒲就起了殺心。恰好當管軍總管是他的一個學生,於是暗地裡扶老師出逃。他把平生所著的書籍藏在一密室中,用泥土封住,然後喬裝改扮逃下海去。蒲壽庚派兵追趕,本想給他授予官職,誰料追趕的人追上大圭,問其姓名,大圭不答,那個人大怒就殺害了他,年僅 4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